首页  设计师家园  设计选材  业主通道  设计图库  设计资讯  招聘求职  查看更多专题 登陆注册  

ASLA景观设计奖获奖者董治年:混沌世界下的人文主义

 
  2012 ASLA 学生奖颁奖典礼于美国时间2012年9月28到10月1日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举行,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博士研究生、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讲师董治年带领的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王宏侠、王一鼎、樊昌林、周超所组成的CHAOS(混沌) Design Research Studio 设计研究实验室设计的《地景中的庇护空气蛹》获得住区设计类 Residential Design 荣誉奖,中国设计又一次站上了世界舞台。近期我网对混沌团队主创人员进行了深度专访,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由混沌团队所打造的庇护空气蛹...  

地景中的庇护空气蛹

获奖案例赏析:地景中的庇护空气蛹

 

 该项目坐落在北京的永定桥下,目的在于改善居住环境和给流浪者提供庇护空间。项目主要是竹子编织结构,事实证明,竹编结构,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庇护空气蛹自由分布在结构上成为流浪者睡眠和休息的空间,等流浪者离开时,景观恢复成原来的公共场所。该项目得空间具有自发生长的延展性,随着人的使用行为生长和扩散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流浪者的生活条件是非常可怕的。他们睡在桥下的地面上,这座桥成为他们的庇护和精神寄托。拣废物得到一些钱,从菜市场找到一些食物。他们的生活用水是从河道附近的公共洗手间获取。夜晚,桥下没有灯光,所以附近的路灯是唯一的光源。流浪者的日常生活与行人经常冲突。大桥下的空间被堵塞,当他们离开时,留下大量的垃圾[详细]

>> 董治年及混沌团队简介:

董治年简介:

 

董治年 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博士研究生、北京服装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讲师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 研究方向 :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可持续设计研究/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设计管理  



董治年在ASLA

混沌团队简介:

 

CHAOS(混沌) Design Research Studio 设计研究实验室主要是以城市空间中的复杂性(complexity)场所空间与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参数化、数字新媒介、自组织生态系统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达到对以环境设计为主体的设计实验可能性结果的陈述与涌现。


混沌团队成员(左至右):董治年、樊昌林、周超、王宏侠、王一鼎

项目背后的故事

在与董治年接触的过程中,他一直反复提及一个群体的名称:流浪者。对流浪者的关心是空气佣这个项目能够获得ASLA景观设计比赛的的主要原因么?
前期—关注人文 前期—关注流浪者
我们的生活区域不是在高校就是在市中心,看到的主要是以设计师业主白领以上的人群为主。但是即便是在北京这样一线发达城市还有一个流浪者的角落,他们流离失所,居无定所,毫无归属感。于是我们团队经过调研以及头脑风暴后,决定把项目定性在关注流浪者的生活状态。少有设计师真正的去问使用者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设计,这一次我们获奖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于我们用另一种方式近距离的贴近了设计的本身,设计的使用者本身... [详细]
选材—为什么会用竹子 选材—为什么会用竹子
竹子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的生长材料,它生长很快,但是它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很好很广泛的使用。但是竹子在中国很容易的取得,与钢筋、砖、混凝土等其他建筑材料相比,竹子具有低碳、绿色、廉价、高韧性、高可变形性,高抗拉刚度和重量轻等特点。我所在的研究所是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可持续性设计研究在西方是非常关注的词语,它所关注的是以往物质设计以外的人与自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详细]
项目—母体与子体关系 项目—母体与子体关系

我们重新定义了流浪者与他们在桥下的生活空间之间的母体与子体的关系,这就像豌豆和豌豆荚。我们将此空间设计成为一个全新的景观(根据流浪者的行为而丰富的空间景观)-母体,以及景观中的庇护空气蛹——子体。环境为母体,流浪者为子体。植物为可持续性发展植物,不仅仅具备观赏性,更具备食用性,比如我们有豆角,黄瓜,南瓜等等,在平时可以作为观赏性植物的绿篱与表皮出现,但同时它又可以为流浪者提供一定的生活来源...[详细]

景观赋予的城市价值

分工—混沌中的清晰

所谓非线性设计并不是像一般设计师认为的是艺术家的雕塑性作品,它其实是用计算机用严密的分析生成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设计与发达国家设计差距那么大的原因,我们太停留在对表面形式粗浅的认识上了。鸟巢就是典型的非线性设计,但是你会发现全中国会有各式各样的山寨“鸟巢”,这就能证明中国还处在一种很初期的模仿设计阶段,停留在对表面展现方式的研究,但是赫尔佐格、德梅隆他们对鸟巢的分析更多的是从结构上... [详细]
>> 直击ASLA领奖现场

美国景观设计协会主席Susan Hatchel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美国景观设计协会副主席David Yocca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董治年领奖照片

董治年与美国景观设计协会主席Susan Hatchel合影

董治年与中国景观设计学科创建人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

关于ASLA

设计与人生一样需要反思和琢磨

中国的设计实践在不断的往前赶,但是中国的设计观念还是处在一种相对落后的阶段。包括中国的生态环境也要考虑可持续性的发展,而不能等到出现之后才开始想解决的办法,就像地震一样,要有预警措施,而不是仅仅想着去补救。——董治年

我所认为的好设计师 中国式试验田
中国就像是试验田西方建筑师的试验田,有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建筑在这里拔地而起,这代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在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商业行为政府行为,需要建立一个地标性的建筑,需要大量的媒体去捧,所以需要“地标”,越怪异越好。中国思想与文化是社会的发展是脱节的,这需要过程,但是它正在成长,设计观念的影响有很多的原因... [详细]
设计师生存状态

欧美式有机体

欧美城市规划把城市做为一个有机体,就和人的五脏六腑一样,相互之间是有关联关系的生态系统。在法国特别容易迷路,在北京不会,因为北京是一种纵横式的环状规划,但是法国是基于对老城市的尊重,对老城市的扩建或微调,所以它的迷路是很正常的,甚至这个是巴黎这座城市独有的特征。这样一种特征在现代理念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中国现在所走的是西方现代主义的道路... [详细]
>> 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在设计层面还有哪些差别?

设计环境大对比

 

所有西方一线建筑师都面临一个问题,在西方没法做地标性的建筑,于是跑来中国实现自己的设计,中国就像是试验田,这就代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 西方盖一个建筑首先要得到老百姓的同意,要签字要成立委员会,就因为这一个原因让西方要建立一个富有张力,富有设计感的建筑是很困难的。而在中国很容易,所以大量的西方设计师都选择中国,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中国现在到处都是地标性建筑。 西方景观更多的是在不变的环境中进行一种调剂功能,而中国不是,中国是拆了一大片建一个广场,或建一个公园,所以中国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还能难说。中国的设计不是为了宜居而做的设计。可持续性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发展,而我们应该更多的去考虑一个空间过了50年,100年以后还有没有人在使用,这是设计观念上的可持续性...[详细]



设计虽然点很小,但是它折射的就是社会,这个是我从福哈斯的思想里面学习到的。我觉得福哈斯的伟大,就是她从来没把他当成是一个对形式关注的设计师他认为他是一个对社会很有作用的思想家,但是这个是很了不起的。  ——董治年

我所认为的好设计师 设计师在中国
在中国要当一个好的设计师其实很难,我接触过很多的设计师或者设计公司的老板包括员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他们并不认为做设计是很有意思的事,他们做设计更多的是为了生存,如果把设计仅仅当成是一种生存性的行业,那设计师对设计的追求... [详细]
设计师生存状态

设计师在西方

西方的设计师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首先设计师的素质很高,第二设计师的收费很高,第三设计师的话语权很强,第四设计周期可以拖很长。中国设计师的短周期性密集型劳动,低地位导致最后的设计怎么体现价值?设计师已经从创造行业“下降”到服务行业了。 ... [详细]
>> 为什么国外容易出现“设计大师”?


人们火热,城市何必寂寞

中国现在是把设计师分为景观、建筑、室内分开理解,包括公司,包括所服务的项目,西方的建筑设计公司即做建筑,又做景观,甚至还做规划,他们是一种贯通式设计,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这样做是有科学性的,对事务所来说,不管是景观还是室内甚至包括家具设计都是可以保持连续性的。——董治年
中国一线城市无风格,地标式建筑很奇怪 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景观设计
中国现在是把设计师分为景观、建筑、室内分开理解,包括公司,包括所服务的项目,西方的建筑设计公司即做建筑,又做景观,甚至还做规划,他们是一种贯通式设计,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这样做是有科学性的,对事务所来说,不管是景观还是室内甚至包括家具设计都是可以保持连续性的...[详细]
中国一线城市无风格,地标式建筑很奇怪 景观与园林:贴近社会的差别
在90年代中期,可以说只有园林没有景观,圆明园、颐和园、苏州园林就是园林,园林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它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当园林免费向大众开放起就从园林变成了景观,比如说现在城市里有很多的公园都免费开放了,在它免费开放的那一刻起,它就变成了景观...[详细]
>> 成为景观设计师需要哪些?

景观设计师专业技能

 

景观设计师,理想的景观设计师我也是引用美国景观设计协会的一个定义,首先,他要是一个对社会学很了解的一个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的技术指标他需要了解地理、地貌、气候、生态包括你说的植物习性;第三点,他需要一定的美感,对雕塑,对建筑的美感。主要是这三个部分,主要是技术、艺术和社会责任感。

 

这只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但我觉得作为高校来说我们还会从这三个方面培养的,都不可缺失的东西。 其实现在有些艺术家,也在做类似于比较偏景观的东西,他做一些巨型的装置,他具有一定的美感、艺术感,但是他可能缺乏的是这种跟城市生态的一种关联,但它也起到的一定的景观作用。

   

>> 董治年推荐年轻人阅读的书籍

1Q84
村上春树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雅各布斯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特别策划
Copyright@2002-2012China-design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2002-2012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电话:010-58691861 传真:010-58694180

京ICP证070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