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计师家园  设计选材  业主通道  设计图库  设计资讯  招聘求职    登陆注册   

   首页 | 人物专访 | 观摩展专题 | 家园博客 | 网友评论
大木设计总裁 林海

China-designer:大木从创立到到品牌导入市场,差不多一年时间,所经历的历程是怎样的,现在的进展如何?

林海:成立联盟时是26家,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大概是43家,应该到今年年底的年会10月份之前达到50家,基本要遍布全国主要省区的中心城市,比我们原来设想的要提前一年,这也说明大木的模式得到了很多设计师的认可。

China-designer: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运作大木这个品牌?

林海:一个是契机,一个是大环境的影响。契机是因为我上了第三届清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设计高级研修班,这个班当时集中的了很多全国优秀的设计师。我当时上这个班的目的是从事了很久设计加施工的工作,很想看看其他设计师大家都是怎么做的,也想跟老师学习下新的知识。从这班毕业后,我就想是不是整合下资源,在南京几家公司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团体,当时起名叫“南京大木”。后来把这个想法回去告诉我的同学,他们很感兴趣,说不如全国集中起来,大家都叫大木,这个品牌影响力可能马上就起来了。大家认同我的凝聚力,被机缘巧合推到这个舞台,共创这个品牌。用创新的营销模式,进一步提升这个行业。

China-designer:从去年8月8号导入市场,大木品牌旗下的设计师或设计品牌现在是以怎样的方式推动大木的大品牌,又是以何种方式盈利自己的小品牌?

林海:我们到今年最主要的工作还是争取更多的越来越高端的设计公司,把我们的理念告诉大家,再完善,因为没有模式可套,一步步摸索。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大家的努力,找到真正适合我们的路。这一年是打基础的一年。大木是包含性的,下面有许多地区性的品牌支撑。有几种状态,比如第一,下面的品牌愿意放弃自己原有的,直接进入大木品牌;第二,是把原有的品牌延伸融入到大木的大品牌下进行对接;第三是先加入联盟,名字可以先不改,但对外宣传时要说是大木整个联盟下的。这种变化要给他一个过程。客户认定大品牌时,才能有说服力让大家认同大木。

China-designer:现在有很多的高端设计师设计公司在加入,很认同大木的模式,当模式形成完善后,它的盈利点在哪里?

林海:总体概念创品牌是一个营销手段,在中国可能还没有人这么做,我们第一个做了。盈利点就每个成员来看他还是自己的业务,但加入大木可能更好的提高它的形象,提供更多的客户端,增加他的业务量。目前还有一个管理公司,是我们12个成员注资建立的。管理公司负责品牌的运作,包括宣传、成员的技术整合、资源的配备、设计管理的服务以及营销的支持等。这个为大家免费服务三年,三年后才开始收费。之后有参股点,有作品的发行,以后可能还会有广告。这些都是三年以后的,这三年我们主要为大家做服务。有权利资格占领我们的原始股,更安心的做设计。

China-designer:大木旗下有很多高端的品牌,他们本身是“良木”的话,如何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中间需要注意的问题?

林海:当然我们不是简单的一加一,中国设计公司就是创意设计加管理。中国的室内设计公司缺乏的不是创意,缺乏的是设计上的管理。我们是国内室内设计行业第一个采用项目管理软件的设计机构,我们的团队在实施这个软件的过程中,把设计管理变得很直观,跟服务都联系在一起。帮助每个成员提高它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除了品牌宣传,我们还帮助维护老客户,建立新客户。这些做法一加一就会大于二,不是资源捆绑,而是资源整合。随着时间工作会越来越多。

China-designer:现在有三家投资公司在关注大木,说说这方面的情况?

林海:他们首先是观察行业,建筑装饰行业,室内设计行业,有很大的市场。一直是小作坊没有大品牌,看到大木存在时就想以他们的目光对我们进行帮助。这个行业被关注很久,也想从原始阶段投入帮助,介入发展。现在从构架方式分能够面的帮助,资金到后面的一定程度才会投入进来。差不多3年左右的时间,现在是在修正路线,建立模式。因为关心这个市场,所以关注我们的发展。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大木模式,这个行业能上很大一个台阶,但是我们现在还是缺乏营销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共建品牌。大木希望跟更多的设计行业的人员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专访 林海
吴磊

China-Designer:今天大木设计的会的主题创新与提高,您能不能谈谈提高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吴磊:我做了十几年设计,觉得提高设计的有效方法是,在生活中多观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一些民俗之类的问题。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源自于生活,比如建筑,最开始人们住的地方就是山洞,慢慢演变到今天的建筑和设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hina-Designer:你平时做什么样的项目比较多一些?你最近在做什么样的项目?

吴磊:在这个行业中的各种类型的项目我都接触过、做过,我做得比较多的是一些大型的办公楼,酒店,因为公司的原因,我们所接触的项目都比较大。目前这种规模的项目在手头也有六七个等着去做,其中包括酒店、银行、医院、博物馆等等。

China-Designer:那你在手头的这些项目中有没有一个自己觉得比较有意思的项目?

吴磊:每个设计都会有自己的遗憾,但是每个设计我都会用心去做,希望能把我自己的设计理念能够完全的呈现,因为现在很多的建筑都是比较功利化的,他其中的设计成份会很少。中国的文化比较博大,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不要总抄袭国外的东西,要多从本土的文化中挖掘。目前我们在北海做一个度假村的项目,其中的水循环系统和空调系统都是采用了非常环保的理念。我觉得设计师应该多从环境角度来考虑,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China-Designer:你在工作当中是不是比较偏爱中式的风格?

吴磊:这可能是一种民族的情节在里面吧。比如目前的杭州,突然出现了很多高楼大厦,虽然国外有很多好的建筑物,但是不能把他的模式和理念生搬到中国,有个国外的朋友曾经问我,为什么我在中国看到很多相似的建筑,我觉得这个很可悲,杭州的城市,盖那么多大型的玻璃的建筑,根本就和这个城市本身不融合,所以我觉得设计师传播中国固有文化也有自己的使命之一。中国的文化还是相当深厚的,我们应该努力的区发掘这种文化。每年我会带同事去一些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方,去看,去感悟;但是现在设计师都流行去国外的一些地方,虽然欧洲也有一些自己的风格,但是现在国外都在学习中国的文化,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发掘,而去学人家呢。一些国外的设计师朋友说,中国有很多的东西都非常值得学习,所以我觉得作为设计师一定要把中国的文化和价值体现出来。

China-Designer:对未来的设计力量——年轻设计师的话。

吴磊:我希望各位设计师共同努力,为中国的设计行业做一点贡献吧,今生无悔,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专访 吴磊
迫庆一郎

China-Designer:各位网友,我们现在大木设计中国的一个演讲的现场。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来自日本的迫庆一郎先生,现在我们请迫庆一郎先生简单的介绍一下个人的情况,比如你的从业年限,好让我们国内的设计师更加的了解你。

迫庆一郎:我上次来中国的时候是在2000年,当时我在北京工作过半年,并参与了北京建外SOHO的写字楼群的设计工作,包括建筑的设计,室内的设计,以及现场管理。这个项目也有很多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师来进行投标。

China-Designer:我们在建外Soho的时候总有一种自己很渺小的感觉,为什么要把建外Soho建设成这样的一种风格?

迫庆一郎:我们在投标的时候考虑到了建筑的材料的使用,当时考虑要把最显眼的东西表现出来,我当时的思想就是一种很简约的风格。

China-Designer:个人觉得建外Soho都是那种方盒的简单的形状。你希望他在哪个方面比较抢眼?能够让人有过目不忘的感觉?

迫庆一郎:首先能如此做就可以解决一个容积率的问题,放进同样的人大的楼可能需要两三栋就可以,而小的楼则可以要四五栋,这也是建外soho楼群密度较大的一个原因。人在楼群中行走的过程当中,会感觉大厦很高,这就是一种对比。

China-Designer:那么建外soho的写字楼群为什么要设计成一样的外形,而不是把所有的楼都突出一些自己的个性?

迫庆一郎:其实我们不太喜欢做同样的东西,但是在这个项目上我们希望能把这个楼群赋予一些集群的感觉,以给人一种气势。我们是故意这样做的。

China-Designer:在日本有没有类似于建外soho这种感觉的,凸现气质的楼群?

迫庆一郎:没有,这个在中国是首次尝试。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对于这个项目我就是想做一个中国有而其他国家没有的这样一个建筑,这样的想法在欧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国家都是做不到的。如果觉得这个建筑奇怪,那么只是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其他人做不到的一种东西。也是强调了建筑群体的唯一性。

China-Designer:这样的一个写字楼群,他的大部分已经投入使用了,那你觉得这个作品有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商业价值?

迫庆一郎:我们做的这个空间里面可以有很多的东西,我们希望使用这个楼的企业不是一些大企业,而是一些中小的发展中企业进入到里面,来个大家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China-Designer:那这个项目你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在哪?

迫庆一郎:我觉得这个作品还是很成功的,而主要就是它的唯一性。

China-Designer:那么这个项目对于开发商的回报是体现在哪里?

迫庆一郎:在各地作了很多项目,但是最有影响力的还是这个建外soho。潘石屹曾经写过:建筑要体现民主,而把民主体现的非常好的建筑就是这个建外soho。

China-Designer:那么业主对这个办公区的评价你们知道么?你觉得每个人都是冲着建外soho这个品牌来进驻的么?

迫庆一郎:首先来说我们的品牌非常好,有一定的品牌印象力,而且这个项目所在的城市中的位置也非常好,大家都知道。

China-Designer:你目前主要的工作是不是在中国?近期比较得意的一些作品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迫庆一郎:现在正在做的有杭州的浪漫一春酒店,就是今天我们在演讲的时候你们看到的酒店。

China-Designer:你的这些作品都能体现商业价值么?

迫庆一郎:我们所有的作品用户的回馈都是非常好的,我们也有这个自信。说实话我们的设计费的是很贵的,我当然希望投资方能给我一个很高额的佣金,但是我们也希望能能给投资方一个更高额的回报。

China-Designer:在设计过程当中,自我的创新,和回报业主的价值那一个更重要,你是如何去平衡它的?

迫庆一郎:我们觉得两个方面都很重要,不会在设计的时候而偏袒一个方面。

China-Designer:你觉得在中国和日本有没有一些竞争的对手,这些竞争点在哪里?

迫庆一郎:这没有某个特定的人,而更多的是喜欢那些设计师风格的某一个部分。如果要特定要某一个人的话还是很难回答的。

China-Designer: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让你走到了室内设计这条路上来?

迫庆一郎: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有人把这些东西交给了我。我们不是艺术家,所以工作不能太随意,每一个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甲方。

China-Designer:那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个行业,会不会把这个行业终身的做下去?

迫庆一郎:这个当然会。

China-Designer:你在中国呆了多年,对于中国的设计也有了一些了解,那你觉得总国和日本设计的差异在哪?

迫庆一郎:我觉得中国最不足的地方就是开发方对楼盘开发的重视度不够,而对楼盘过于考虑本身的成本和价值,这也是一种意识的不够,这也是中国需要改革的一种地方。

 
专访 迫庆一郎
刘伟

China-Designer:请您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情况?

刘伟:我自己有一个设计公司,在两个大学里任教,一个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个是长沙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也是主教这个专业,在教学与实践上相互补充。实践的部分让我在讲堂所教授的更容易让人信服,教学的部分可以让我获得很多的资源,特别是生力军上可以让自己的公司有更多的人才。

China-Designer:最近您的作品?

刘伟:最近的作品是综合性的,目前在做的是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甲方一开始想要我做黄永玉的博物馆,之后觉得博物馆的设计还摆在后面。因为甲方掌控着整个凤凰旅游的项目,我发现不光是博物馆要做,后续要做的东西可能更多,所以跟他们沟通之后甲方把整个凤凰古城的设计都委托我来做。我觉得现在的设计已经走向一种融合,所以这次我就组建了一个团队,由规划有品牌,有后续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有一家台湾的行销公司和管理公司加上我们做空间设计,连成一个团队,估计要做3年。凤凰古城在国内时第一家有一个公司来承包,不像其他的旅游项目多头管理。它只需要甲方这一个老板拍板就可以,所以这个项目比较容易做透。

China-Designer:设计现在除了要体现设计师的创意之外,设计的商业价值可能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您觉得做这样的项目,如何为客户体现其商业价值?

刘伟:我觉得客户之所以会选择与你合作首先就是因为你的设计会为他增值,设计师要找到设计真正对客户能有什么帮助。真正要找到客户来找你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像凤凰这个项目,我们跟客户交流之后发现他不是单纯的一个空间设计。因为甲方本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策划大师,项目做得越来越大的旅游点有7、8个,他没有办法静下心来思考,他就希望有人来帮助他。所以我们就要首先看到他的问题所在,他需要什么,我们能给他什么,自己不能给的时候嘱托人家给。

China-Designer:做这种大规模项目时,您自己如何站在业主的角度细化地为其体现商业价值?

刘伟:因为业主首先有一个前提是他自己投资作这个项目,他是50年,所以不想只是短短的把一个项目就做了,所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时间。正好这个项目有时一种原生态的古城,它本身也需要有可持续发展。做这样的项目我们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对当地城市的居民也好,我们的项目也好使一个双赢的局面。这样我们才能够安下心来做。

China-Designer:作为一个老师,给学生讲设计的时候有没有传达作品价值的意思?

刘伟:讲创意与讲价值其实并不矛盾,只是说先讲后讲的问题。大多数来说可能讲创意比较多,加之比较少,这样可能就容易让创意成为空中楼阁,落不了地。

China-Designer:很多设计师做到比较高的层次,都不想再讲风格,但这些年下来,可能做的作品会让人觉得这是刘伟老师的作品,您的设计印记有没有?

刘伟:标志或什么我觉得是自然形成的,首先应该是个人的一种状态,谋生手段的问题,其次才是完成的成果。应该是具体状态的外在显现,不要刻意追求什么风格,作品出来后是自然而然流露的东西。在什么样的层面能吸引什么层面的人合作,强化团队的关系。

China-Designer:竣工一年以上,业主反映比较好,自己也比较满意的是什么作品?

刘伟:餐饮的居多,长沙的一个店。在做之前已经关门6个月,这是一个200年的品牌,做完后到目前差不多有7年,是长沙最旺的一个餐饮店,而且现在在全国做连锁。

 
专访 刘伟
康拥军

China-Designer:今天大木设计的会的主题创新与提高,您能不能谈谈提高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康拥军: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所有的设计师都想要提高。但是提高不像汽车加油这么简单,这是个很难得事情,前辈有句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想我们如果经常和优秀的设计师一起交流的话,就会进步的比较快的,单纯靠自己的话,可能会遇到一切障碍,但是在一起的话多交流,那么人的思路就更宽广一些。

China-Designer:在您的设计作品中有一个为新疆全聚德饭店做的一个设计非常不错,那么您是不是做酒店餐厅类的设计比较多呢?

康拥军:全聚德是我偶而做的一个设计,它是一个纯中式的一个设计,面积也很大,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设计师有的时候不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实施,因为更多的时候是要尊重项目本身的一个文化的基础。当时我拿到这个案子的时候是有很多想法的,但是后来这些想法一个一个都被自己否定了,为了迎合全聚德本身的文化,为了符合他的需求,如果不尊重它而进行一切大的改头换面的话对于它的品牌传递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最后我还是遵循了它本身的那些风格和形式,不过还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想这样也是一种成功吧,不一定所有的设计都要融入很多自己的东西,或者是独特的见解才叫成功。

China-Designer:您是新疆的设计师,那么您在设计过程当中会不会或多或少融入一些新疆的地域元素在里面?

康拥军:是这样,我曾经做的一个项目回府君悦,它是专门做的一个回族风格的酒店。回族这个民族很特别,它有着很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的积淀,跟中原文化是有不同之处,但是也是有相连的地方。

China-Designer:请您简单说一下最近正在做的项目?

康拥军:最近我在做一个酒堡,它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很荒芜的地方。业主是希望能做一个给自己后代留下的东西,是一个兼具民族风情和现代意识的一个建筑,到时候我会把这个案例拿出和大家一起分享。

China-Designer:对未来的设计力量——年轻设计师的话?

康拥军:我们经历的中国设计界最苦难的一段时间。现在中国设计界刚刚开始关注开始挖掘文化,但是模式是不能拷贝的,虽然他们现在的环境比我们好一些,不过环境好了,可能他们也会失去一些。中国的设计现在是一个价值回归的一个时代,我希望下一代人,他们在这个好的条件下能有一个大的作为。

 
专访 康拥军
琚宾

China-Designer:之前看过您的一些设计观点,说到“设计的童心”、“好玩的”设计等等,请您简单讲讲什么是“好玩的”设计?

琚宾: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带它。如果保持着一颗童心,那么就可以发现很多很有趣的东西。设计师需要保持状态,这个状态保持的方法是需要你用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如果你保持一颗童心,那么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能多一份好奇,如此就会有很多的灵感。

China-Designer:之前您做过一个“莲”为主题的酒店,据说您是在一个打坐的状态下找到了这个酒店设计的灵感?

琚宾:其实也不全是这样,因为一个项目,特别是做方案的阶段是比较长的,有可能你会因为那个项目而改变目前生活的一些习惯。在做莲这个项目的时候,我刚好养了一些莲花在家里面,而且翻阅了大量的相关的书籍,比如中国文化和佛教的对莲花的定位和理解,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可能我们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会感觉它很妩媚,但是在佛教中它是一种安静的感觉,在中国的文人中你会发现它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理解不同,你做出的设计作品呈现给大家的感觉也不同。

China-Designer:那你是不是比较偏爱这种东方风格的设计?

琚宾:骨子里面就是东方的血液,想改变的都会很难。做西方的东西,个人不擅长,也不是架空于文化能做到的。生在这片土地上,做东西若有若无的都会带有自己出生的这个气息,我们可以追求和挖掘这种东西,其实挖掘中国的室内设计文化,应该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有的责任心。

China-Designer:今天大木会议的主题创新与提高,您能不能谈谈提高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琚宾:感觉还是先内后外吧,内心深处的东西需要沉淀和修行,自己的感悟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这也是设计师修心的一个原因。外就是你的眼界,需要你多走多看,这点很重要,因为它是代表你同时期内眼界的宽广度,从而能反映你的思想状态。如果内外能结合的非常好的话,相信有很多的灵感会不断地涌现。

 
专访 琚宾
张迎军

China-Designer:今天大木设计的会的主题创新与提高,您能不能谈谈提高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张迎军:实践。我觉得设计的过程先是你有一些创意的冲动,然后再把脑子的东西放到纸上,作为一个概念,再与材料结合转换成现实。提高应该就从三个方面来讲,首先就是创作的欲望;再有就是这种冲动的形成不是一时的,他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平时要多联系;第三实施阶段,设计不是昙花一现,设计是立体的。设计不像文学创作,它需要很大的社会参与性。设计师跟人的交往,视野要宽广,要跟不同行业领域的人交往。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不能懒。这个过程要耐住性子,反复推敲。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造价、实施的工艺、种种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做事的一种态度。很多情况下是设计是做事的态度在感动别人,别人愿意支持你,愿意配合你的工作。

China-Designer:谈谈您目前正在做的项目?

张迎军:现在在奥体东门,一个餐厅的方案刚完成——宏客祥。老板是东北人,我在这里面还是用媚俗的东西来做一些时尚。这次我又做了灯笼,但这次的创作激发点来源于07年底的电视剧《闯关东》,其中的摘幌子一段。我这次把灯笼做在了外面,8米长,直径1米,做了8根。其实幌子在以前尤其是东北的一种招牌方式,现在我把原来的东西当作一种装饰拿来用。按说开餐厅是不能超过4个的,但我这次做了8个。原来传统的东西再包装后作为视觉的一种感觉,通过这种感觉,带来以前传统的印记。业主本身也非常喜欢这种传统的东西,我把这种传统通过这种形式放大。还有一种比较通俗的东西——复体字,也是很传统的一种东西。本身是农村爱用的装饰,但我把它代入现代风格,形成一种新时尚。

China-Designer:您的作品中有很多传统的东西在里面,大木的很多设计师的作品里也都透露了这种传统的东方风格的意思,这种风格是个人不约而同的审美使然还是想要传达这么一个共同的理念?

张迎军:我觉得是我们这个年龄设计师的一种反思,因为我们最早刚出道的时候恰恰是中国装饰刚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没有经验可借鉴。大概想我们这个年龄做设计大概已经15年左右,在2000年之前,似乎一直是在追随或模仿西方的设计潮流在走。但是我自己的感觉,好像2000年之后,突然发现因为我们没有西方人的生活经历,跟来跟去好像把自己给丢了。中国讲究三十而立,到了这个年龄不可能总是在一个模仿的过程,但这是社会的大趋势,我们不知不觉就这样走过来了。但到了三十而立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的路子,学会的更多是技法、手法。但因为没有西方人的经历,我们的思想跟他们不吻合。因此到2000年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很多设计师都在一个反思的过程。我也静下心来,读了很多中国传统的书籍,了解了中国传统的东西,有了很多感悟。发现这些东西拿出来的时候,社会能接受,从某些方面来说,外国人也觉得很好。到了近几年,我们觉得这条路子是对的,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创作冲动。

China-Designer:对未来的设计力量——年轻设计师们的话?

张迎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态。其实10年到15年的设计过程,现在回过头看,其实有一半的时间是走了弯路的。如果重新来过的话,我觉得作为设计师,因为跟匠人还不一样。有句话叫“道和术”,“术”就是我们的工艺、技法等等。“道”说得玄了点就是你的思想。你在导航方面的修养不是一天得来的,就像补钙一样。我们的技法很重要,但如果没有道的话也很难成行。所以我觉得经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这些都是平时要一点一滴去积累的,要养。

 
专访 张迎军
专访曾秋荣、梁永标、崔华峰

China-Designer:我们现在是在大木设计中国的演讲现场,有幸请到了2006年的三位金羊奖设计师,分别是梁永标、崔华峰和曾秋荣老师。三位老师在广东都是顶端的设计师,而广东在我们中国又代表了顶端的设计水平,三位目前现在正在进行的主要的项目有哪些?
梁永标:
主要还是在做已完成的项目的跟进。刚完成的800平米的别墅,以实木为主,现在对木头比较感兴趣,传统的施工工艺,表现原木纹理实木质朴的感觉,可能6月份效果会出来。

China-Designer:梁老师设计的作品竣工一年,然后业主反映比较好,自己也比较满意的是哪个?
梁永标:
如果是私人空间的话,雅俊花园感觉比较好。

China-Designer:崔老师现在正在忙什么?
崔华峰:
我的工作方向大家一直很清楚,主要是做企业总部空间的,目前正在做一个烟的品牌总部。还有跟一个陶瓷集团正在做自己一个研究方向性的当代东方设计艺术馆,这个艺术馆是建筑到室内到建材到空间艺术等方面。建筑已经完成,室内正在进行当中,大概到2009年可以完成。

China-Designer:崔老师设计的作品竣工一年,然后业主反映比较好,自己也比较满意的是哪个?
崔华峰:
中国联通广东总部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总部,这些是不管从社会评价还是自己都比较满意的。

China-Designer:您是不是还是坚持您一贯的风格——“东方主义”?
崔华峰:
对,因为血液里流的就是东方的血。

China-Designer:回到老生常谈的话题,设计师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没有风格这一说,我们怎样去判断认识各位的设计?
崔华峰:
我听到一个人这么跟我说,一般进入我做的空间可能比其他的空间停留的时间长一点,他们是用时间衡量的。他们可能在我的空间里需要些时间去思索。他们说要用心去读,所以需要时间。通过空间中的形体,他们都很努力的尝试看看这里面还有没有设计师要阐释的更多的一些东西。

China-Designer: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我们可不可以看到设计师的一些故事,或经过他的二次创作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更多新的内容?
崔华峰:
设计师本身不会有太多故事,但他的作品可以带来很多的故事。

China-Designer:陌生人能够认识这是梁老师你的作品的元素是什么?
梁永标:
其实我真的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我一直很反对设计师是什么风格这个说法。所谓作品的风格,应该是根据业主的需求、环境的变化而决定的。设计师个人的东西就是他的手法,他的案例用什么手法表现,这种手法不管做什么东西都是看得出来的。比如打乒乓球,看到侧着脑袋的就是刘国梁。可能我们自己没有发觉,但是别人看得出来。比如我可能比较喜欢实木阿、废物利用啊等自然的东西。因为我以前学美术,可能习惯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有这种敏感度。我的作品很多时候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平时的很多积累。比如用废铁,可能就是自己平时很喜欢去看去注意。然后在创作的时候想起。像清华的一个老师说,其实任何创意或什么可能并不是说在不经意间想起来的,他都是像电脑硬盘一样,买回来可能是空的,但你要用它,就要不断把它填满,用的时候才能有东西出来。所谓每个人的手法不同,可能就是他的生活习惯不同,和他平时的积累都有关系。

China-Designer:三位如何理解设计作品的商业价值,认为这个价值是对谁而言?
崔华峰:
实际上一个商品有没有价值不能用一种瞬间的状态去衡量,设计的东西只能用时间来衡量。比如设计一个宾馆三年后就要重新装修,那它的价值就不高了。好的设计师设计的东西应该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时间越长,它的经济价值就越高。很多设计师总认为自己收到了设计费,经济价值就是终极的体现,但业主真正收获的价值是要通过时间来体现的。

China-Designer:商业空间的业主找您去设计的时候您怎么跟他解释商业价值?
崔华峰:
我希望他思考问题来看看自己的空间通过我们的设计能给他维护多少年的价值。我在意大利住过一个宾馆,而老板告诉我这个宾馆已经100年没有装修过了,但我们的房价比新装修的贵3倍。

China-Designer:您觉得我们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优秀设计师的数量和品质能不能满足我们高端的要求?
崔华峰:
实际每个投资都有一个目的,希望时间越长越增值的东西。越接近这个目的,这个设计师的功力就越高。

China-Designer:梁老师接触的客户中,他们对设计价值的要求又没有希望在短时间内见到效益,在长时间内得到增值?
梁永标:
这个偶尔会遇到,但我觉得这个有点他自己的意愿。为什么很多人说做室内没有成就感,这就跟他们的意愿有关。如果他的投资是100年,就可能投入比较多,那做出来的要求就不一样。

China-Designer:崔老师设计的作品要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那您设计的作品是不是注重涉及本身后续有的增值价值?
崔华峰:
我一直研究的方向就是想把东方的文化当代化。我内心比较骄傲的,我除了收设计费之外,过一段时间我的业主还会送红包给我。我说我的设计费已经收完了,他说这是你应得的。因为过一段时间他可能才能感觉到空间的价值。

梁永标:设计师有时候的成就感就在这里,有很多业主就觉得设计完之后给的设计费少了,后来就介绍很多别的客户给我。他之后可能意识到预期外的很多价值。

China-Designer:你们之间的共性是什么?
曾秋荣:
是不是能感动业主。是不是得到他们的满意。服务是不是到位。对设计师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China-Designer:一个好的作品除了设计师的创意,业主的要求,我觉得材料也是很重要的元素,设计师跟材料商之间的关系,如何与材料商打交道的,诸位选择材料的原则?
梁永标:
我们选择材料的原则是一定要符合我们的设计,并不是看给多少回扣,不然会断送自己之前的设计,这是一定要坚持的原则。

崔华峰:设计师跟医生一样,医生开什么药,病人清楚这药对自己有没有效。如果乱开方,病人下次肯定不会再找你了。

China-Designer:大木的品牌与个人形象品牌的共赢点在哪?
梁永标:
大家原来都是小公司,有时候我们碰到比较大的项目时,真的可能会比较心虚。因为你没有大的团队,之前没有做过这些项目,又想做。大木就提供了这个机会,他把很多所谓小的公司集中在一起,这些公司做得好东西集中在一起,我们之后就可以以公司的名义去接项目,对任何项目都有专业人士。大木平台的管理等可以支持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像原来自己的小公司又那些顾虑。

 
梁永标 崔华峰 在采访现场
方振鹏

China-Designer:方老师你好,今天在大木的会议上也听见了你演讲的东西,你向朋友们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方振鹏:我叫方振鹏,来自北京。记住唐山地震就能记住我的名字了,防震棚(笑),其实我在做设计之前一直学的是工业设计,学工业设计之前学的发动机,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一个行业。其实现在做这个行业完全是来自本身的兴趣。

China-Designer:你近年来都完成了哪些比较重要的作品?

方振鹏:去年我做了一个北京安利公司的办公楼,之前还有上海的安利,还有04年设计05年完成的淄博海关,风格都属于比较简约的类型,业主的反应还是可以。

China-Designer:刚刚你说做安利一类的作品,那么你之前做得一些作品中对于风格的把握,有没有一些自己的限制?

方振鹏:限制应该说是没有,我做得都是我自己的东西,当然了,自己的东西也是需要客户接受,接受你的东西才好。不是说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跟艺术家还是有区别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简约的东西,我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发现日本在这个行业中很多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很多东西你发现古人在几千年前都已经做过了,只是我们才发掘出来。

China-Designer:其实很多设计师在谈到风格的时候,很多设计师都不想用单一的风格来界定自己,不过在设计师经过多年的工作后还是会有一个完备的思路体系来支持他,也就是说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原则,那么你觉得指导你做设计的这种内容,思维是什么?

方振鹏:其实自己不去标榜和强调自己的个性,自己的风格,实际上每个人他都有一个思维的惯性。关键在于能把自己的这种思维惯性,合理的运用到平时的设计当中,这就可以了。至于外界把设计师定位什么风格,那是其他人的事情,不是设计师本身的事情。

China-Designer:但是如果不谈风格的话,只说设计师思维惯性,那么我们来到一个作品面前的时候怎么能知道这个作品是你的?

方振鹏:这个还是因项目而异,要是你看得多了话可能会感觉出来。同一个设计师的不同类型的项目,比如办公和酒店,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需求性质来做出自己的设计。比如在做医院设计的时候,你做得一些就必须符合医院的性质和使用规律。其实谁做的并不重要,只要你觉得舒服就够了。没有必要通过一个设计来让大家猜想这个设计师到底是谁。就是说,设计师都是需要多元化的,如果他只是一个风格走到底不变,那么他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做不下去了。我在自己的设计中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同一种表现不能对自己用三次。

China-Designer:你今天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方振鹏:游戏传统,就是我们如何把过去的这些东西去演变成一个新的状态,当然是指得设计上的。这个所谓游戏呢就是一种没有规律和定式的闲散的,在不经意间去看一下呢,就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乐趣。

China-Designer:通过今天的演讲,你想给大家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方振鹏:还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断地去变得一种思维方式,很多东西都是在不断地改变当中产生的。古人都讲《易经》,其中易经的易字就是讲究的一个变,变则通,通则无所不达。我的意思就是不要守着一个东西不放。

China-Designer:有人说设计实际上一种艺术性的商品,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说法的?

方振鹏:我觉得这么说没什么意义,如果非要把设计界定到艺术品或者商品的话没有多少价值。

China-Designer:其实设计师做设计他是有一些艺术的成分在里面,但最终它还是一个商品。那么你认为你的这些作品是如何体现它的商业价值的?你个人是如何定义它的商业价值的?

方振鹏:在签了合同开始,他已经是商品了。体现它的商业价值,实际上就是你把它做得更合理,让使用这个空间的人感觉到很舒服,从灯光,色彩,空间,包括空间的合理划分,我觉得这就是真正有用的价值。在设计没有进入到流通领域之前它是一种产品,进入到流通领域之后才算是商品。只有商品才具有剩余价值。所以如果仅仅把设计作为一种商品来体现我觉得也并不完善。

China-Designer:在你接手一个设计案例的时候,你更多想到的是作品本身的商业价值呢还是你自己本身所发挥的一种空间呢?

方振鹏:我可能不会去考虑商业价值,因为做这个事情,那么第一点就要去想如何把事情做好。一定要让客户满意。

China-Designer:那你要作为业主这边考虑,怎样去配合和体现他的一些想法呢?

方振鹏:首先设计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因为第一是投资者,第二是使用者,第三才是设计师的创意。要把这三点都摆正,当你的产品完成之后呢它自身实际上没有自身价值了,更多是剩余价值。一个细节可能会改变其使用者的生活方式,所谓设计的真正的价值就体现在此,并不是设计方案本身的价值。

China-Designer:那你最近在做一些什么样的项目呢?

方振鹏:最近在做一个餐饮类型的酒店。还有一个小区的售楼处,还有一个大堂和一个工厂。

China-Designer:那你觉得大木这次邀请你来做演讲嘉宾主要是因为什么?

方振鹏:应该是觉得我的作品比较有意思,能够给人们带来深思和启发吧。

 
专访 方振鹏
张晓莹

China-Designer:请跟我们china-deisgner的朋友简单介绍下您自己。

张晓莹:china-deisgner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成都的张晓莹,也是香港多维设计公司的总监,刚刚加入大木联盟的平台。身边很多人都觉得我不象设计师,更像是营销策划方面的一个人员。但是在营销设计界,大家看到我之后都说,你怎么这么象一个设计师。我就是比较中和的一个人,在我职业的途中呢也修行了一些课程,能够把策划营销的一些东西来辅助我做设计师,这是我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国内的一些媒体对我有一个称呼:整合直接设计的第一人,也是因为我在国内设计界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整合设计概念,这个在国内的商业室内设计中我们是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并且比较早的就把设计分为前设计和后设计两个部分,也是提出了一些新的模式。从我个人来说呢,虽然在香港吸纳了很多的东西,但是血液里面还是流淌着中国本土的气息,而且民俗文化对我影响非常大,所以对我的影响就是一种民俗化的研究,但是民俗这个东西还是在精神上理解他。最近我们在做一个在九寨沟的项目,它的民俗氛围比较重,从我们自己来说一直都坚持着客户需求第一,因为只有客户说你好,那么你的作品才使一个最好的作品。室内设计作品它和其他的一些作品不太一样,因为他是需要客户出费用来买到他所需要的东西,当然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样的作品才使客户真正满意的。实际上我们要跨越客户本身的需求而进入客户的客户,就是我们的终端使用者的需求。

China-Designer:你觉得客户衡量你的作品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张晓莹:大部分商业作品都是具有商业功能的,而商业功能最基本的一个特点是满足商业需求,而我们的商业需求有一个必须要关注的就是终端客户群,而且中国的这个投资市场还不是很成熟,那么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们发现很多客户没有去了解他的客户的使用需求,而是用自己的一些臆断,或者是自己简单的分析,来对我们设计师提出要求。这个行业里面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商业模式,比如商场,它是用来满足来购物的人的需求,而不是商场投资人自己的风格喜好。作为一个酒店,也要尊重它的使用者的使用习惯。

China-Designer:这就是说作为一个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首先都是要有商业价值的,对于你的客户来说。

张晓莹:没错,设计师在之前的几年一直都在讨论这个问题,而最近讨论的比较少了。因为毕竟去为艺术献身,或者说去做试验品的客户比较少,而大多数还都是希望自己的投资得到一个回报。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肯定要保证这个投资人所需要的商业利益,但是,满足他的商业利益不仅仅是满足他的喜好,而是要跨过投资人本身的一些东西,来更多的去研究投资人的使用项目客户群的使用需求。

China-Designer:也就是说你的客户的喜好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你如何与客户达成一系列观点,来体现商业价值,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的得到投资回收。

张晓莹:是这样,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设计师必须要站在终端使用客户群的喜好和使用功能这样的一个角度去做,而我们的投资人都不一定能够把这个方面做得很好。

China-Designer:实际上就像你刚才说的,你还是能站在一个策划人的角度看问题。

张晓莹:是的,因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不会要求设计师来帮助完成一些策划的工作,但是由于中国设计市场的不完善性,中间有很多过程都是被忽略掉的,所以对我们设计师来说,很多时候不得已要去填这个空。在中国的设计市场,这是一个很大的空。我们的策划人,推广人与设计师之间的语言是不统一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对终端客户群分析的匮乏。这样就缺少一种沟通,我个人重点在做得就是这块空白。

 
专访 张晓莹
张震斌

China-Designer:你好张先生,请你先给大家出一下你最近进行的一些作品的创作吧。

张震斌:我去年做了在北京做了两个酒店,今年在做一个五星级的酒店,还有一个旧建筑的改造。设计师总是处在很忙的一种工作状态,自己总是希望能够尽快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China-Designer:我们知道你是来自山西的设计师,那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近年来创作的一些作品和获得的一些奖项吧。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两年你一直在连续的获奖。

张震斌:对,山西设计界现在的状态是一种需要发展和学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获得成绩的背后还是要获得市场信任,同时也需要好的业主的支持。我去年设计了一个休闲会馆,也作了一些背景的一个酒店,获得了最佳酒店设计奖,已经竣工并且投入使用了。07年获得了中国十大封面人物,这个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成长的开始。

China-Designer:您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是怎样类型的设计?

张震斌:一酒店餐饮为主,主要在华北地区。手头上现在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山西最大的一个公园中的会所,面积不大但是很有意思。山西本身是黄土高原地区,绿化水景很少。但这个公园里面有个5000平方的旧会所,是秦代的建筑,改成现代的会所,是很棒的。

China-Designer:您今天主题演讲的内容?

张震斌:“餐饮文化的诗情画意”——主要是讲餐饮空间中怎样体现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体,因为做餐饮最主要的是为了盈利,怎样在空间中既能有商业的意境又能有文化的品质,这需要很好的设计理念。

China-Designer:商业与文化这两方面的内容,您从哪方面来证明?

张震斌:从空间的布局和餐饮的定位两方面来证明。

China-Designer:餐饮空间的不同定位对设计有哪些困难?

张震斌:如何创造一种简约式的意境,很可能是在白领消费的场所比较多。如果是大众化的快餐式的场所,只能做些心智上的感觉。真正要做文化的理念,可能定位就更高。

China-Designer: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能更好的把自己的理念体现在中低档的作品中?

张震斌:做中低档的话就传播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就是在设计的理念上是另外的一种路子。不是追求心灵的宁静,是追求心情的愉悦。越高级的餐饮感觉要做的越静,不像普通大众餐饮比较热闹。

China-Designer:您做设计本身如何衡量作品的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如何体现作品的商业价值?

张震斌:做有商业价值的东西,首先要考核其经营状态,第二就是同行业的消费者的感受。如果设计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感,那么这个设计就比较成功。

China-Designer:设计作品时怎样力求将商业价值最大化的体现给业主?

张震斌:业主首先要考虑其餐饮定位和它本身市场的程度。与设计师沟通探讨业主的心态,在双方的结合下共同体现。

China-Designer:对业主来说,您感觉他如果认同您作品的商业价值,主要会从哪方面来考虑?

张震斌:从侧面来讲,做餐饮文化很可能是设计师自己多年来专业知识与文化的积淀以及对市场领域的洞察力,这三点在与业主的交流后会体现出来。

China-Designer:商业价值与自己的创作灵感如何平衡?

张震斌:坚持自己的路,坚持正确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如果中国的餐饮文化在世界上有影响力,设计上的东方情调。

China-Designer:您选择设计材料的原则?

张震斌:高档与低档的餐饮空间材料起决定作用,但不一定最高档的就是最奢华的。选择材料的原则就是最合适的,符合酒店的设计风格,这就是最高原则。

 
专访 张震斌
马索尼

China-Designer: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邀请到了大木中国设计影响的嘉宾是马索尼先生,马索尼先生来自意大利,今天我们就请马索尼先生在大木中国演讲当中的一些题目和观点。

马索尼:中国和意大利的交往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而且有不同的风格的东西,今天依靠这个会议来和中国的设计界交流一下经验。

China-Designer:马索尼先生是第几次来中国了?你对中国的设计界有一个怎样的了解。

马索尼:我到这里已经超过十年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发展的非常快。我相信意大利的设计师和中国的设计师能够非常密切的合作。

China-Designer:意大利的家具正在进入中国的酒店和别墅,来开发中国市场,你认为意大利家具在中国市场中的优势在哪里?为什么要进驻中国的市场。

马索尼:这个问题问题的好,中国是一个大的国家,近期发展的很快,我相信中国的豪华的酒店和五星级的别墅很快都会发展起来,而这些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我们也是以一种高端的姿态来进入中国市场。

China-Designer:能透露一下你们在进驻中国市场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么?

马索尼:在进驻中国之前,我们和中国的设计师以及家具界进行了一些合作和交流,在交流中让我们确信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

China-Designer:那么你们在最近的一两年中,对于中国市场有没有一个销售的目标和份额?

马索尼:我们的形式主要是在中国本土生产和合作,而不是进口。

China-Designer:那你们在这种形式下,会不会启用一些中国的设计师?

马索尼:鉴于文化的差异与意大利家具的特殊性,中国的设计师如果拿捏这方面的家具的话可能定位不会那么准确,而且有一些技术上的不同,所以短期来说是不会启用中国设计师的。
举个例子,意大利也有很现代的家具,但我们的定位在古典风格,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我的东西,我们的定位主要是高端的。

China-Designer:一般一种产品进驻某地的时候通常会把该地区的文化融入一些,那么意大利的家具在进驻中国的时候会不会进行一些适应中国文化的调整?

马索尼:什么事情都可以,但是一些传统的,固有的东西是不允许被改变的,只要以改变呢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

China-Designer:那么就是说它在中国也是要宣扬的是这种意大利的本土的文化了?

马索尼:这是一种品牌效应,LV的东西就是LV,我们也是一样。比如彼得大帝曾经留下了很多古典的东西,现在还在用。意大利也是一样,这些东西是要保留的,是不允许改变的,或者说一改变的话就不是我们本土的文化了。我们现在设计的意大利的家具是具有意大利的固有的文化,工艺都经过了严格的控制,目前还没有人能仿冒。

China-Designer:那么你觉得这种合作是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商业价值?

马索尼:合作就是为了要在家具进驻中国市场之前能够让中国的设计是了解到我们的产品,尤其是高端的设计师,我也希望他们在设计五星级的酒店或者其他的一些作品的时候能运用到我们的东西。在其他的国家五星级酒店都大量的运用了古典的风格,也是为了保证风格没有过时。同时参照法拉利进驻中国市场的模式,我们相信我们的产品也会进驻中国市场。

 
专访 马索尼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特别制作
Copyright@2002-2008China-design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2002-2008 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官方网站
电话:010-58691870 传真:010-58694180

京ICP证070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