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周”新闻发布会暨设计•艺术•生活深度对话

日期:2010-06-30 18:27:59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581    

主题:“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周”新闻发布会暨设计·艺术·生活深度对话

时间:20100619

地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三层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周新闻发布会暨设计·艺术·生活深度对话。在这里首先我代表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对今天利用休息日来到我们现场参与我们活动的各位行业的领导,设计师朋友,陈设艺术师朋友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对你们的到来和参与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介绍在主席台就坐的领导和嘉宾: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贾清文先生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珝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王中老师

    北京集美组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创意总监梁建国老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副主任,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教授杨冬江老师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寂蕙女士

    八达通国际商品贸易港总经理欧柏先生

    今天来参与我们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室内设计师,陈设艺术师以及从事室内行业的专业人士,有很多中外的知名的专业人员,因为比较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对你们表示欢迎。还有新闻媒体的朋友,时尚家居,缤纷,现代装饰,美好家园等等,以及网络媒体:新浪网,搜狐焦点家居网,中国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师网等,以及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现代装饰报,精品购物指南,北京青年报,北京参考,法制晚报等新闻媒体的朋友,还有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时代家居等新闻媒体的朋友。对你们的到来和参与再一次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是借这个机会在清华大学召开我们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周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准备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就是2010年室内设计周的新闻发布活动,第二部分就是设计,艺术,生活为主题的一个深度的对话活动。

    下面我们首先进行第一部分,就是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周的新闻发布。中国室内设计周的系列活动从96年开始经过14年的培育到今年已经进行到第八届,前几届在各位专业人士和业界朋友,媒体朋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经过精心培育已经,室内设计周系列活动发展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艺术性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的大型的活动。2008年就是在第七届的时候我们在原有的专业性的基础之上,又更多融入了时尚,艺术新的元素,所以使我们设计周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升,今年设计周系列活动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在广州举办,我们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新的理念。所以在这里借这机会跟大家通报一下,下面我们首先请我们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也是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周主要承办单位之一的负责人赵寂蕙女士做设计周的情况介绍。

   

    赵寂蕙: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们,设计师朋友们,下午好。非常荣幸由我来介绍设计周的情况,在我的心里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我觉得应该是系出名门,在八几年国务院领导主抓召集的相关各大部委来组织和建立以来,以中国最高端的权威的艺术设计院校作为支持为后盾,一直为中国的室内设计做推动工作,以及孜孜不倦的22年了,我还在回想2008中国室内设计周当时陈设委作为一个年轻的协会被委以重任的景象,也是我们陈设委认真努力地在中室协领导支持下完成了一次对中国室内装饰协会20周年生日的献礼。我想在2010年中国设计周简单介绍之下,在我们台上嘉宾、领导发表演说之前,我想跟大家一起先回顾一段VCR

    中国室内设计周重要事件双年展已经16个年头了,因为是两年一届,所以已经是第八届了,到今天为止它应该算是中国室内设计界受众最广,规格最高,参赛水准最高的中国室内设计大事件。从前年开始融入了陈设设计展,是因为中国室内设计和装饰协会敏锐地感觉到中国的室内设计已经非常清晰地页原来的重装修的状态,走向了两个专业板块的合作,一是装修工程设计,二是陈设艺术设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软硬两个板块已经开始和谐共进了。

    类似于油画的那幅壁画其实是用鲜花装饰而成的。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可以说在中国一二三代设计师,说的出名字来的都有获取过我们这样的奖项。两年一度中国国内设计高峰论坛也就是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同清华大学邀请到世界上各位知名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室内设计。今年因为我们的颁奖盛典要在广州歌剧院来举行,所以向广州歌剧院的设计者查立德发出了邀请,他说我们在论坛上可以有很好的分享。2008中国室内设计周盛典拉开了由中国的协会来作主,拉开了中国室内设计周的新篇章,主要也是因为觉得现在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设计师作为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他们应该对我们在各方面生活有着引领性的工作,所以我们的方向跟以前有所改变。从晚宴陈设到参会人员的着装我们都有了新的要求,也希望2010中国室内设计周能够有一个超越。我们的金奖获得者颁奖规格相当之高,都是由原建设部部长来颁奖。

    过去的分享我们到现在就结束了,在座的每一位手提袋里都有2010中国室内设计周详细的册子,在这里我再简单介绍一下2010中国室内设计周它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五大事件,第八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第二届中国国际陈设艺术双年展,首届陈设中国金麒麟作品展,这个奖项也是从今年元月份推广,第八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收稿从今天就可以报名参与了。第四件论坛。第五是颁奖。还有一件事情非常欣喜地跟大家宣布,就是清华美院将成为我们中室协坚实后盾,秘书长是我们清华美院杨冬江老师。下面有请张丽老师继续主持,谢谢大家。

   

    张丽:感谢赵秘书长。我们受到周的活动要保持它的专业性,学术性,有一定离不开专业院校的支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我们有着悠久合作历史,从最早的常院长到后来张院长,现在年轻一代的杨冬江老师也一直跟我们有着特别好的合作,杨老师现在是我们设计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同时他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材料用品研究所的所长,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的副主任,副教授,所以应该是年轻的老干部了,也是我们这次设计周主要承办单位之一,下面我们请杨老师给我们讲几句。

   

    杨冬江:秘书长把我介绍的太高了,今天本来应该是我们的院长来参加这个会议,我首先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各位设计师同行,还有媒体的朋友们表示欢迎,谢谢你们到来。

    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可以说是在国内的设计界,尤其设计专业里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非常权威和学术性很强的一个品牌,在今年室内设计双年展上刚才赵秘书长已经介绍了我们会有很多活动,所以叫设计周,在这个设计周上我们会有一个重头戏,就是室内设计的高峰论坛,现在在室内设计高峰论坛我们也在与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进行接触和联系,他们也都表示了很强烈的愿望,愿意参与我们这个活动,刚才赵秘书长也讲了,包括英国建筑师查立德,还有在世博会上一些重要国家馆的设计师都应该会参与我们这次高峰论坛。还有就是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在今年也开创性地设立了叫中国室内设计年度的十大风云人物的一个奖项,在这个奖项里面也是希望通过奖项的设立能够激励大家在室内设计专业里面不断地创新,为室内设计能够做出我们很多应有的贡献,来奖励在年度里面表现优异的室内设计专家,或者说是室内设计理论方面研究的学者,还有就是在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整个发展推动上能够作出贡献的重要的人物。希望大家能机遇参与我们这个活动,能够在室内设计双年展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为我们中国室内设计能够更好走向世界大家一起努力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

   

    主持人:谢谢。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王中老师。下面请王中老师给我们讲讲。

   

    王中: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设计师,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确实没这个准备,因为我以为是在这儿一个对话,大家聊一聊,每想到用这样一个方式来讲,说老实话,我本身是做雕塑出身,现在一直在研究公共艺术,应该说以前室内装饰协会的很多活动我确实介入的很少,但是这些年来我发现我们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做了非常多的事情,影响力非常大,也可以看到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在很多领域确实逐渐边界越来越模糊,因此就我个人所从事的事业,我很难说我是一个什么身份,所以我也很有幸能够受到邀请来参加这样一个会议,我感到非常高兴,也希望借此机会结交各行各业的设计师,也希望我们学校能够邀请各位设计师朋友去我们那儿讲学,交流等等。

    我不知道待会儿是不是还要有一个对话?所以说总而言之很高兴这样一个场所,特别是中国室内设计协会,因为我是中国雕塑协会的副秘书长,我们去年也才做了第三届雕塑展,我一听说咱们这儿双年展做了16年,第八届,我觉得也是一种鞭策,因为严格说中国雕塑协会成立时间也不算短,但是做的事情可能少一点,所以室内设计协会成立很多专业委员会,做了很多国际、国内很有影响的事业,我觉得核心一点是他们除了推动这个行业整体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输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是中国在这个时代所谈到的一种主张,在这点我觉得特别是像我们室内装饰协会的理事长,会长们真的表示由衷的钦佩,也感谢赵秘书长做具体的室内设计周所付出的许多艰辛,所以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每个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谢谢。

   

    主持人:感谢王中老师。北京集美组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梁建国老师大家可能都认识,他除了是专业人士以外,他做了很多比较有名的项目,比如北湖九号等等,在业界也算是非常有成就,同时他也是热衷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人士,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我们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陈设艺术委员会在短短成立三年以来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成立了办事机构,梁老师和秘书长赵寂蕙一起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努力,下面我们欢迎梁老师给我们讲话。

   

    梁建国:我不知道应该讲什么话,因为刚才说错了,我什么都没做,都是他们做的,我只是趁下场面,所以说不出什么,既然爱上了这些这行,我觉得多做一些设计,所以我希望这届设计周会办比往年好,因为热爱这个室内设计协会的人越来越多,包括我自己。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我们中国家具协会的,我们叫领袖,其实不过分,真的不过分,贾清文理事长,他在这个行业辛勤工作了二十几年,在家具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家具行业和室内装饰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具行业也和老百姓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欢迎贾理事长讲话。

   

    贾清文:各位专家,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因为刘珝会长的要求,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家具行业基本情况,大家知道家具行业跟室内装饰行业是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也可以说家具是室内装饰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跟我们的陈设艺术委员会关系就更为密切,也可以说是陈设艺术的主体,因为在陈设里面它占的体积最大,功能也最全,而且家具从过去实用功能,现在也向艺术方面发展,所以说我们这个行业应该说越来越密切,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

    我们两个协会之间也是有着源远流长的一个历史,我们成立的时间差不多,而且原来一起办公,大家都是互通有无的,所以这里简单地给我们介绍一下家具行业的概况。应当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家具行业得到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我算了一笔帐,大约我们每年的生产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出口都在30%以上,去年我们的生产总量达到7300亿人民币,出口去年增长了13.5%,出口260亿美元,下降了6%,前年我们出口是275亿美元,无论生产出口都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出口现在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比第二出口大国意大利多一倍左右,所以说中国家具不但在中国市场,也是受到国际市场的一些普遍的欢迎。这一点我们渡过金融危机影响,我现在拿到1-4月份统计,我们出口增长了26.4%,生产增长了28.09%,应该说今年开局不错。这是简单的基本情况。

    从企业数量来讲,我们官方统计在工商局注册的企业是25377家,如果相关行业都算上,再加上一些没有注册的恐怕在十万家左右,是中小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主的这么一个行业。未来二十年我认为我们这个行业应当说还是高速发展的行业,首先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化的推进,现在城市化率46%,如果每年以1%速度增长,有一千万人要从农村走向城市,这样就为我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从国际市场来看,我们不可能像过去30%的增速,但是我们保持合理的增速,但是不会太高,但是这个需求量我认为,国外对物美价廉的中国家具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从我们广州展,我们中国家具主办了两大展,一个是318号广州展,还一个今年97号的上海展,规模应当在国内所有展会里都是规模最大的,而且展位到现在为止都是供不应求的,走后门也不一定拿到,就是这个规模。同时我们的展会也有设计这个内容,我们广州展览会中央大道整个都是家具的设计。另外上海展每年的金福奖也是两年一次,金福奖的设计大赛,第一年是设计图纸,图纸中标以后去设计样品,第二年是实物来参展。所以一年是图纸展览,一年是实物展览。规模应当说也会越来越大。跟我们室内装饰应当说是息息相关的。有很多设计师大家也是在一起的。

    我认为我们过去中央工艺美院有家具设计系,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没有了,因为我们家具的调整都在林业院校,林业大学,说实在的,它们从功能、实用角度来看设计是不错的,但是从艺术角度,我们的艺术水平提高的比较慢。所以也应当跟我们这些艺术院校很好地结合,当然我们跟中央工艺美院在家具设计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的合作,包括中国美术学院和一些地方的美术院校合作的也比较多。我们很多的家具设计师也都是出自这些美术学院。因为大家说了我们室内装饰,装饰之前,设计之前我的想法是先看看选什么家具,因为我们现在家具的品种很多,要是欧式装修选个中式家具,肯定大家配不到一块儿,因为我们也有几个地方,就是中央的领导装好了,让我们配家具,我们看没法儿配,为什么呢?因为大家一看设计风格就不行,跟所有家具都配不上。所以我说建议大家在设计之前首先考虑设计用哪种家具,我们现在中式古典家具,中式现代家具,欧式家具,东南亚风情的家具都有,另外也是软体的各种材料的,金属的,实木的这些都比较齐全,应该说品种都比较齐全,所以大家选择的时候,应该说我们陈设艺术也好,我们室内设计也好,首先应当考虑我们怎么选用一个家具,因为家具是主体,放在里面怎么来。当然也可以先设计一个主体,然后再考虑家具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开始有一个总体的概念,这样比较好。免得设计完找不着什么家具来配。另外我也建议我们设计师应当多看看我们家具发展的现状,跟几十年前是大不一样,品种也越来越多,我们广州家具展和上海家具展每年三月、九月,希望大家有机会还是多看一看,使我们的室内装饰,室内陈设跟我们的家具很好的融为一体,也给我们设计师提供一个非常广阔的一些家具。

    另外中国家具协会也有一个设计专业委员会,同时还有其他的专业委员会,像沙发,床垫,软体,实木等等这些专业委员,也有一部分设计师,希望我们这些设计师应该跟室内设计师很好地结合,也希望我们设计师到我们这些比较好的家具厂,他们的展厅都布置的非常好,有很多创新的创意的家具。大家应该很好地互相融通,互相结合。

    最后祝我们室内装饰双年展取得成功,我也会动员我们家具设计师积极地参与这个展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贾理事长。我们作为行业协会来讲一直致力于打造这样一个平台,就是使室内装饰产业链当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材料、施工、陈设能够相互沟通、交流、互动,通过这种交流和互动能够得以提升,我们工作好坏,如何提升呢,除了我们努力工作以外,还有赖于一个大企业的支持,还有赖于有实力的大企业在经济上做后盾。我们今年2010年中国室内设计周我们把今年最重要的倍受设计师和广大业界朋友和媒体关注和期待的2010中国室内设计周之夜的颁奖盛典今年底能够大手笔搬到高雅的艺术殿堂,由大师设计的广州歌剧院就是有赖于我们大企业的支持。八达通作为赞助单位在我们工作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下面请它们的总经理欧柏先生讲话。

   

    欧柏:尊敬的各位领导,先生们,女士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八达通国际商品贸易港对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任衷心的感谢。八达通商品贸易港是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授予的首家中国陈设品市场,也是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和第二届中国国际陈设艺术双年展设计周重要的举办地,为给设计周提供全方位的活动,八达通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八达通利用以开发建设的23万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展示和服务配套,其中包括七万平方米已经开始营业的陈设艺术品常年展示区,3.4万平米的文化创意展示区,室内设计双年展,陈设中国金麒麟展都在这里举行。作为全程赞助单位八达通将在资金,配套设施完善等方面进行不断努力。八达通将从硬件和软件上为设计周提供尽可能周到细致的服务。八达通的努力源于我们对推动陈设艺术产业发展的不断追求,陈设艺术的发展是室内装饰向艺术本色回归的需求,是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水平生活品位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八达通的目标是全力打造以陈设艺术品为主导的国际化示范市场,努力成为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大型的专业化,现代化现代艺术陈设基地。我们希望通过室内设计协会及设计周这样优越的平台,来实现八达通目标,最终为陈设艺术产业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中国室内设计装饰协会的常务副会长刘珝先生讲话。

   

    刘珝:各位领导,各位设计师,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我们2010中国室内设计周的新闻发布会,应该说我们的发布会到这儿基本完了,我最后想,因为来了这么多领导,来了这么多记者,机会难得,所以我想说几句,再把我们这个设计描一描,有的地方重复,大家就重复的听点,加深点印象,给我们好好报道。

    我们设计周首先时间定在今年1211-15号,一共是5天。这个时间我们一共有五大事件,三个奖项,哪五大事件?一个就是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这已经第八届了,我们第16个年头搞了第八届。第二个就是中国国际陈设艺术双年展。第三个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第四个是中国室内设计周之夜。第五个是设计委员会的大会。把五个活动都集中在这五天来搞,我们想利用这个平台,时间也比较集中,也比较丰富,这样就是能够让我们室内设计师,我们各界都能来,能够交流的比较充分。

    三个奖项:一个是历届都有的,室内设计双年展的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这个颁发给我们参加双年展的设计师,经过评委严格的来评,经过公示,我们会公开、公平、公正地把它评出来。再一个就是金麒麟奖,这是对陈设艺术品的一个最高奖项,本来我们想在故宫来搞,在宫里搞显得更有档次,因为我们想我们设计周分开的话就比较分散,所以最后跟我们陈设艺术委员会商量,最后合并到设计周,这样更聚人气。今年推出了一个室内设计十大风云人物,这个风云人物叫的也比较多,也比较俗,但是我们争取把这个事办得不俗,把这十个设计师就是中国响当当的,然后我们给他发奖,我们颁奖在设计周之业颁奖,这个地点选择在了广州歌剧院,这个地方很新潮,应该说能把这个地方租下来也不容易,我们这个活动主办单位是我们和广东省委宣传部,这样的做主办单位很少,因为它们支持我们活动,把我们当成广东省的一个重要文化活动做,所以它做主办单位,这样我们就能和广东歌剧院谈。我们会请专业的团队来打造一场非常有现代化这样一个颁奖之夜,也希望在座的设计师和新闻媒体到那天都能参加,我们都邀请大家做嘉宾。这样的话整个活动就是这样,五个活动。

    说亮点,我想咱们这个活动应该说首先说很专业,它不是商业性的,我们这个活动虽然收费,但是如果参加好的东西可以不收费,给你提供服务,就是很多地方来讲,就是不是商业很强的,为什么我可以做到这点呢,因为我们还是靠赞助单位。今年非常亮点的一个活动,就叫十大风云人物,这个我们也找了一个企业,它们做独家赞助单位,从开始宣传到最后颁奖,这个活动已经落实了。当然更重要的还有我们到场的八达通,他们提供全程赞助,包括他们的场地,包括我们的论坛,包括广州歌剧院整个一套的服务,这个也是支出相当可观的一个资金。所以说我们也非常感谢他们。最后我描了描也不见得描的很清楚,我再说几句感谢的话,今天到场的我们家具协会的贾会长一般不出场,今天来我也非常感谢,还有王中院长,梁老师,杨冬江老师,八达通的赞助商,还有下面在座的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今天来的很多媒体都是主编,比较负责任的,能够说登点什么就算什么的来的很多,所以也非常感谢,我给大家鞠个躬,谢谢大家。让我们共同预祝2010中国室内设计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刚才我们刘会长特别的发自内心的,而且也特别诚挚的对大家表示了谢意。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上半段就结束了,在这里再一次对各位朋友的到来,参与,光临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们请台上的嘉宾在下面就坐,下面开始下半场,就是设计,艺术,生活为主体的深度对话活动。下半场请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寂蕙女士主持。

   

    主持人:很荣幸做嘉宾主持。我想把现在留下来的嘉宾再跟在座的设计师们做一个更深度的介绍,梁老师最近在媒体或者是室内设计前沿都非常扎眼的一个明星,他应该是在设计威望和真正的水准上应该都是我们的楷模。第二位王中院长应该说是中国设计教育界的领导,同时又是一位雕塑艺术家,以及公共艺术设计专家,所以说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第三位李文军先生也是德籍注册建筑师,也是一位艺术家,在中国也是2004年回国来在设计界做了很多不朽的杰作。第四位刚才已经介绍过了,也是属于中国设计师培训摇篮的教育工作者,还可以说是领导,本人应该说是一个喜欢收藏生活艺术的行业协会的工作者。我想今天我们这五位云集了建筑师,艺术家,室内设计师和生活艺术的收藏者,我们谈论设计、艺术、生活应该差不多凑齐了。其实设计、艺术、生活是飘在天上很大的东西,我希望通过我的几个问题能够把飘在天上东西拽到地上来,然后跟下面的设计师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设计师觉得听了这个东西觉得很好,我希望能够跟老师和专家互动一下,我觉得大家可以大胆地举手。我想把第一个问题抛给梁老师,梁老师,我觉得你在我们的设计界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一个,我认为是设计艺术家,就是把设计提升到艺术,这是每一个设计师特别渴求的一个东西,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到底给梁老师什么启迪和帮助?我想问一下,一个设计师到底应该怎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责任?

   

    梁建国:这个话题挺难谈的,因为实际上这个就是说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个一说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觉得到今天为止设计,生活,艺术在越来越分不清了,什么叫设计,什么叫生活,因为我觉得实际上做到一定的时候,很关键的一点你是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你懂怎么样生活,你才可以把你的设计做好。因为我觉得设计师其实他主要责任还是在告诉未来,告诉别人,告诉你的客户怎么样生活,这个是一个今后,也是现在,我觉得一般的设计师都比较要去做到的,但是不排除我们有设计师工作者就是帮人家完成一个他想去做的东西,帮人画图,帮人去实现一个想法,当然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就应该更多是在告诉别人怎么去生活,告诉未来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在现在来说这个事很重要的。

    我记得前几年我在有一个论坛说过一句话,遭到很多人反对,就是如果你没有住过五星级酒店或者你没有体会过,可能你做起五星级酒店会相对难一些。因为很多人做设计的时候在做造型,但我觉得做设计应该是你的生活体验,是你对生活的感悟。所以我觉得做到一定的时候生活比设计本身更重要。谢谢。

   

    主持人:感谢梁老师。接下来我想不问王中院长,就是您集一个教育引领者,就是学术引领者和一个艺术家为一身的学者,我想问一下,您对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方面的体会,跟我们设计师分享一下。因为昨天晚上我刚刚看到,可能小时候也读过,就是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就是艺术不在金钱之上,也不在金钱之下,是在金钱之外。如果没有金钱又如何生活?就这些方面东西我觉得很复杂,我希望您能够讲述一下。

   

    王中:这个事情就是,因为我本身做教学,我的同学一进我的工作室我先跟他们说价值观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攀登珠穆朗玛峰,但是有人会说,珠穆朗玛峰底下的那些向导们夏尔巴人一年能登七八次,这对他们不算什么,但是对我们普通人来讲一辈子都攀不上,但是我们为了梦想而生活的,夏尔巴人是为了生存,这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我今天之所以能坐到这里我想也是跟我在研究公共艺术有一个思考有关系,因为我是搞雕塑出生的,作为雕塑来讲,我相信各个行业都是,包括咱们的室内设计这些年的走向,也就是说从艺术装点空间走向了艺术去营造空间,直到艺术去激活空间。我想提到艺术激活空间,可能很多朋友觉得太虚了,我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是去年我做的一个郑州的一个案例,去年因为郑州它号称要打造雕塑之都,就请了专家,他们的市委书记要求各个部门要在两年之内要在郑州做几百个大型的城市雕塑。当时我们去的时候,因为也比较熟悉,我就说你不要叫雕塑之都。为什么呢?因为两年之内是不可能打造一个雕塑之都的,文化是需要积淀的,因为你不能跟罗马比。我说我们不能说我们读了几年书就说自己是书香门第,这个是不可以的。他们想象的是传统的艺术装点空间的概念,他把很多雕塑放在城市的环岛,节点,有一个主题,这个东西到底对城市居民能够带来什么?我们说上海世博会,比如说我们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准确的翻译应该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由此我想我给他做一个,告诉他艺术能够给城市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可能性。于是我就找到了郑州有一条1.5公里长,五六十米宽的一个线性的空间,可贵的是它保留了一条旧铁道,这个铁道没有拆掉,这个空间1.5公里长一眼望穿,只是一个路过空间,经过我们公共艺术设计,在现在已经主体基本完了,你会发现这个确实给这个城市带来不同的东西,它区别以往装点空间的一个作用。比如说我们会把一个,因为郑州是因铁路而建的城市,1904年第一辆蒸汽机车来到了郑州使一个小小的郑县变成了一个现在大的交通枢纽,其中里头我们不说别的项目,今天时间有限,其中有一个小点我会设计一对情侣,青铜的超写实的,俩人拉着手在那儿走,我全刻上爱情的诤言,我在起点设一个箭头,你是情侣也好,你检验你的婚姻也好,你从这儿作为起点你来走,如果你不小心掉下去了,你看相应的文字,其实这在讲述一段故事。做完了你会发现,不光情侣去,拍婚纱照的都去。跟普通你在做一个雕塑是不一样。所以我想其实咱们做的所谓陈设艺术也好,室内设计也好,刚才讲了从重装修走向一个艺术营造空间,但是要让艺术去激活空间,让它产生一种新的文化的孵化作用。我想这才是一种输出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感谢,我觉得艺术应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好,李文军先生我刚才也介绍过,是一位德国注册建筑师,很难的,据我所知,能够成为德国的注册建筑师不是特别容易的,近几年获得了很多国外大奖。今天也是双年展的发布会,我想首先问问李文军第一个问题,就是获奖有些什么样的心得?第二个,你认为目前中国室内设计师跟国际接轨还有多远?

   

    李文军:谢谢室内装饰机构,刚才来晚了,前面没赶上,我觉得挺好的平台,尤其刚才一位领导讲话,说能够给很多年轻设计师成长的机会,做一个竞赛,我觉得很难得。我其实一开始很难的,就是2004年等于在国内注册公司,其实中国设计师很多,而且在国外学习,有些成绩的也很多,但大多数其实给国外的公司打工,或者说自己开事务所,反正在国内开事务所环境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当时我们选择有些项目做项目,没有项目去国外投标,其实也是基于国内的设计环境其实感觉比较困难,另外一个就是说很多投标不是说暗箱操作,但是有很多事先定好的。当时考虑在国内做设计竞赛有这个问题,做过几次,有一次我不提这个组委会是谁,相当有名,做一个关于抗日战争的纪念公园,我们投标以后石沉大海,几乎所有的投标都石沉大海,开始还在公开招标网上招标,后来我们定位国内做一些项目,投标的话就做国外的投标,因为相对来说有一些公平性。反正就是说温总理说那句话,让我也挺感动,就是公平与公正比太阳还要光辉。就是说如果在国内的话,如果说做一个项目,或者说做一个设计竞赛,如果你要是真是很公平,很公正,所有的人都愿意去参加。但是正因为我们做了多少次,有这些顾虑,所以有的时候做国内投标,包括项目,有的时候都不敢去投,为什么?第一,你投标的话最好按照国际标准,你要告诉你的甲方是谁,第二你要告诉你的评委的是谁,第三你的公布日期是什么。很多现在国内在公开招标网上做了一些招标,但是有的时候不提评委是谁,这就已经让人打折扣了,评委可以是你的甲方,可以是任何人,这个公平性就不是专家来给你评,首先这个让人打折扣了。有时候不贴公示,最后结果是两天,这个就更让投标人心里没有底,不知道我投了标以后是什么时候才有结果。

   

    主持人:请杨冬江老师可以就李文军的问题做一个衔接的回答。

   

    杨冬江:我觉得李老师讲这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李老师可能这东西不能太绝对,可能也有一部分您参与国内,有一部分水土不服的方面。因为我们在五年前,因为毕竟院校做设计跟专业设计公司不一样,如果是退回到15年前或者20年前,就我刚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赶上一个很好的时期,正是大发展时期,那个时候相对竞争力比较小,国内专业院校不是很多,梁老师那边有,中国美院有,鲁迅美院有。

   

    主持人:有没有明着招标,背地那个了?

   

    杨冬江:我没遇到过。因为我们做的投标项目比较少,做投标项目要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而且确实像李老师说的很多事情自己把握不住,所以我们在很多年前基本上都是委托的项目,但是委托的项目实际发展到今天,因为像我们做项目跟专业公司比是有问题的,就是过去大家这专业搞的人不太多的时候,我们可能占有一些优势,这个优势实际也跟当时中国发展速度有关,就是当时中国室内设计有限,而且资源也有限,像当时的老师就比较好做,像图书馆都有专门的教师图书馆,到了今天可能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可能下面在网上一搜他得到的知识可能比你还要多,所以说老师比较难做,另外老师还要搞教学工作,再去做投标,就算中了,我觉得在服务上我们也有差距。今天说开一个会或者说要碰一下材料,可能我说今天上午我有课,明天我说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又要开什么会,所以说从服务上实际上跟专业公司比起来就已经是有差距了。可能我说这个离投标有点远了,但是我想实际上跟大家交流的是什么问题呢?其实中国的室内设计师现在属于两方面,一方面可能院校人在做,另一方面专业的设计师在做。实际两方面都有问题,在对于我们大部分时间做教育的人来讲,实践经验,刚才梁老师说的,这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际现在中国室内设计为什么很多人可以做,就是因为它的专业并不像建筑要求那么高,而且大家起点低,因为看到的东西不是很多,所以掌握了一般规律就可以做这个事情。另外就是像对我们做设计的人来说,可能更多的理论知识比较强,但是专业实践少了以后,是有一些问题的。但是对于专业公司由于现在项目很多,我们赶上了非常好的发展的时期,他可能在专业理论,在一些通过理论来指导设计相对薄弱一些。我觉得两方面如何结合一下会更好一些。

   

    主持人:我觉得中国学生可能更多的是在重在技法上是不是?

   

    李文军:我自个儿经验,就是当时在国内上的大学,相对来说我当时画画画的很好,所以我基本上大学四年基本天天都是搞设计,画画,底下干点私活,这种状态,觉得很知足了,但是后来去了国外以后,在柏林工业大学学了大概三年多,觉得差距在哪儿呢?他们可能有的大学中不会画画,说不好听的,像咱们这边儿童画一样,画的很难看,没有透视感。

   

    主持人:就是技法很糟糕,创意上面…

   

    李文军:也不是创意,刚才说的它跟室内不一样,它是多学科,它涉及到城市规划,空间,法律法规,各种专业的配套整合。它这个大学里面应该是全面的向学生介绍,有侧重性,就是你个人有侧重性,最主要的是它们是,我觉得国内缺乏的,就是它非常提倡建筑理论,这个课在它们那儿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而且占的课量也比较大,还有一个建筑企业课,就是环保节能这块。因为像国内现在提绿色建筑,环保节能,是属于一个时髦的词,但是在它们那儿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法律法规,所以这个课也是一个必修课。所以在这点上我在那儿学的地方,就是一个建筑理论还有一个就是技术这一块。技术这一块支持你的设计创意,有的时候我在国内的时候,我刚毕业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设计,去找结构师,说这个配不了。其实你要懂一点这个知识的话,其实是可以完成的,或者说至少你自信。

   

    主持人:要不把话题再回到夺标,评标上,我知道中央美术学院是竞标者,请王院给我们讲一下。

   

    王中:这个事我并没有太多参与,也是梁老师那儿一个老师调到中央美院来,因为他做展览展示这个地,应该说在国内是比较优秀的团队,参加了上海世博的投标,应该是说他当时进入了前十名以里,当时上海世博局希望由一家来牵头组织,就由我们的中央美术学院汤海教授来做主持,联系很多优秀美术学院做,这个很像中国人的操作模式,什么都给你连接的。

    刚才李先生说的这个国内确实存在,很不透明。作为院校我个人几乎没有参加过投标,都是参加委托的,唯一参加投标的就是08年奥运会的时候,奥运七个地铁站台,那是北京市政府邀请七家单位,当时因为时间很紧,北京市政府希望七家都做,最后应该是每家给你做一个,是这样一个结果,但是当时因为第一次汇报是我去的,要说论成果,像杨冬江老师说的,你跟专业的机构比,美院的成果应该是不到位的,因为你不可能设计的像人家那么具体,但是为什么这七个站台全给中央美院了,我觉得可能是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空间艺术化,艺术空间化的这么一个概念,就是它区别于以前的地铁站装修的一种概念,就是柱子是柱子,吊顶是吊顶,艺术陈设是艺术陈设,它完全把它打散了,柱子和灯光和座椅等等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做,可能这个打动了北京市政府,就是这个项目我觉得还比较公正,如果说关系的话,我们的陈刚市长他就是建委出来的,北规院应该是他的嫡系部队,最后给了我们。像刚才说为什么不说公布评委?像我是北京专家评委库,都是在头一天抽出你,然后再告诉你。

   

    李文军: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就好了,但是有些情况他不提这个,就是说如果在招标上提到我是经过专家库抽取以后来评标,这个也是给人一个保证,但是有的时候所谓请专家,他是自己请,他不是说真正去专家库抽取,不是经过规划局,所以有的时候,比如说我是甲方,我是银行,我自个儿派出三个人代表我的意见,在当地找三个教授代表所谓专家意见,再找三个政府的,就等于自己组成了一个评委。

   

    梁建国:其实我觉得做设计应该这样的,其实这个现象我觉得存在,其实就是存在就是合理的,可能再过一万年也会存在,我们打破不了,没办法。就是说你可以不去参加,因为我觉得这个事情,其实也不用说国际的合理,中国的不合理,国际上的也不合理。

   

    李文军:对,我现在不是说合理不合理,我也认为存在就是合理,但是它的影响就是相对来说如果觉得自己有能力的设计人员,刚才说跟国际接轨,我觉得国内如果很多设计人才年轻人,很有想法,再加上会外语,我觉得投国外的标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说投标有这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它就会大大削弱中国建筑师或者说设计师在国内参与很多设计竞赛的信心。

   

    梁建国:做设计还是要回到一个社会性。我觉得很多设计师他们是脱离这个社会,是在不停地推销别人不需要的东西,所以就产生了这个矛盾体。我说这个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就是我们太强调自己,你不强调社会的时候,可能这个事情就会越来越大,因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在跟社会作对,我觉得我们设计师一直在跟社会作对。我们既然说设计,艺术,生活,我想还是轻松一点,如果说我们设计师都能像农民盖房,其实这个设计也蛮好,他们不是设计师,为什么我们现在去了乡下看那个房子很好,因为他没觉得自己是设计师,我觉得反过头来,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设计师,我们要寻找自己的问题,你可能就不痛苦了。我昨天跟一个人谈,要想解决你的痛苦你找自己的问题,也许你会越来越快乐,你的生活也会越来越环保。

   

    杨冬江:我觉得李老师回国以后可能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觉得有点过于消极,因为评委,我今天说一个问题,说评委不公布,确实不能公布,像我们经常参加一些评审,就是不公布,像头一天公布,当天去,都有人会打电话给你。像下周就有一个地铁评标让我去,还没公布这个电话就接二连三来了,实际有时候也并不能说是主办方或者说招标公司它做的不好,他也在一点点努力。

   

    李文军:我说一次,两次,你作为建筑师或者设计师碰到这个,很受打击,我费这一个月时间,我把我的创意都给想出来,然后做出来,然后我去投这个标,最后石沉大海,如果说哪怕给一个公平的答案,就是你不是这个资格,你就是最差的,那大家都看着,这个也无话可说,我觉得很公平,很公正,我就是最差的,但是如果说最后你交上去以后什么信没有,或者说交上去以后没有变成入围的,但是实施方案是你的方案,这个时候你受的打击我估计可能就是说不想在国内再投标了。

   

    梁建国:我觉得蛮有意思,我觉得我们还是回到生活,我觉得设计师,其实你就是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宇宙中间一员。

   

    主持人:其实李先生代表了一批从西方回来非常有专业影响的心声。

   

    王中:就这个问题其实都一样,在国外也一样,你不得不承认,比如国外很多的城市它的工艺要做,只限于本州的艺术家。像悉尼歌剧院评审团都评完了,最后来一个评委会主席不满意,把你们以前淘汰的都看一看,最后做的这个东西,我认为这个东西好,就拿出来,最后就实施了。因为艺术的东西我觉得它的判断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中国其实不是这个判断东西,他谈的是我们运转机制确实有问题,这个差距如果不补上的话,会影响我们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我想梁老师谈的跟这位先生谈的其实不矛盾。黑暗都会有,永远不是说西方是明亮的,不是那么回事。

   

    主持人:台下有没有问题,可以互动的。

   

    李文军:我们虽然在国外投标,但是我们国内拿到的项目也是国内甲方委托的。

   

    主持人:没有问题的话,我想今天差不多就结束我们的对话。

   

    杨冬江:因为在座的有很多媒体的朋友,我呼吁中国实际现在最缺少的是设计批评,其实这种设计批评就是说媒体应当有一个很好的一个价值观跟判断力,现在整个的行业的发展,我觉得需要很多东西通过媒体的力量,通过媒体的判断去引导大家向前发展。

   

    记者:我是来自于经济管理学院的,今天过来学习一下,因为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上面谈话设计,艺术,生活,这个对,现在人们都追求物质生活,很实在的东西,人的精神上很缺乏,但是我想艺术这个东西也建设在物质基础上,但是如何能更好地生活,就是现在很多人很迷茫。所以我想请教在座的设计师,就是说如何更好的生活?

   

    梁建国:其实我觉得你挺幸运的,就是你遇上一个最好的时代,现在开始精神第一了,物质第二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为什么呢?其实大家未来的社会,未来的需求,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是全世界最快的,大家东西都有了,房子有了,车子有了,接下来就是想看美女了,就是看的东西美一些,周围一切都会越来越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候,不管你学经济还是学什么,最主要是有得看,就是你要置身于里面生活,要去体验,就是学会怎么生活。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给我们未来的想去活的开心一点的人的挑战,就是要用心跟这个社会,跟这个自然交流,我觉得这个是最主要的。谢谢。

   

    王中:我就这个话题说几句,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让我一下想到一个什么呢?就是中国的教育问题,因为什么呢,中国人习惯于什么事都会有一个标准去做,比如说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我相信一百个人他是有一百个不同的更好的生活,它一定是不同的。比如我说欧洲和美国,我们说最好的一些中等教育,还不说高等教育,它的三大法宝:第一,就是独立的批判精神,创作,独立思辨能力培养;第二,演讲,交流能力;第三合作,就是把独立的批判精神放在首位的。这点就可以看到,中国人现在为什么整个社会富裕了,但是反而我们的幸福指数其实比八十年代初要下降了,就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他买好汽车,他那儿有三套房子,那就是好生活,是这样。我觉得其实我们不妨看一看,比方说我在法国,可能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大师级的人物,大家他的邻居根本不知道,他觉得他跟我没什么区别。其实每个人他应该找到自己的一个价值标准,我觉得更好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一定的。所以我说其实真正好的生活是让每个人更完善,就像我们现在教学里头也在谈的,你说我们平常判断学生作业,你说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我觉得那是不正确的,我在说我们学生,你读四年也好,五年也好,我只告诉你一个判断标准,这就够了,作为一个人他如果能够走向成熟,这就很好。

   

    杨冬江:什么是好的生活,我觉得跟每个人状态有关。像我个人来讲,我一会儿觉得我生活挺好,一会儿觉得我生活特别不好,我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个过程,这个状态,就是放平心态。我觉得这个问题自己觉得好就行了,而且物质跟精神我觉得两个都需要,因为生活中我们也接触过很多平凡的人也好,或者有一点成就的人也好,我觉得人都差不多,想法各个方面,因为他的身份不同,角度不同,我说真话的话,我觉得人的追求都一样,当然我不能讲太多,我觉得大家都是人,都一样。我觉得作为设计师也一样,我们放平心态,还是看自己的一个成长的发展的进程来看。所以我刚才讲,设计师我觉得专业的设计师应当现阶段应当是增加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像一些设计师做的很好了,但是他对一些古典的现代的不是很了解,你能说他的作品不好,很多人喜欢。很多院校人讲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又让他走下神坛。另外我还讲了媒体朋友也要自己的追求,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引导。

   

    记者:我是中华建筑报的。以前中装协和室内装饰协会我有时候分不清,还有点矛盾,现在和谐社会了,我们那次马总讲话我们都报道了,这次我们也会报道的,刚才家具理事长说了一些,就是现在和谐社会,互相之间怎么沟通?我不知道工装,家具什么怎么和谐统一一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把老百姓的生活弄的更好,我觉得怎么沟通,不要光是室内的,家具,都分着单打独斗,为老百姓怎么和谐统一一下,看看这方面怎么做?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问题代表了很多消费者的心声。

   

    李文军:这个不太可能,就是说把室内家具和建筑都整合在一块儿。因为这个涉及到好几个层面,最大的层面是城市规划,做城市规划是有城市规划师,它可能考虑容积率,标高,密度这些东西,然后才是建筑,建筑考虑的是外形,还有它能营造的外部公共空间,能够给周边带来多少好处,还有功能会达到什么程度。再涉及到的才是室内,而这个是用户自己,它有不同的需求还有审美,所以这个跟建筑有时候…

   

    记者: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们每年评一百家建筑装饰公司,这个很多就是设计师的,管室内,管室外,这个是我们都是互相的融合的,怎么更好融合?

   

    杨冬江:室内设计在全球来讲也就是五六十年来真正独立出来。室内设计师实际有不同专业方向,这跟职业定位有关,室内设计它就是两条线在并行,一条线就是跟着建筑那条线,就是跟建筑紧密配合的一条线,就是更多设计是公共空间,比如一个大厦,一个酒店做好以后要跟建筑统一,要协调配合。还有一条线是跟建筑完全脱离的,我一个酒店里突然有一个日式餐厅,另外一个是一条线是按照建筑风格走。关键看每个人的定位是他从事的哪个专业,你如果从事的就立志于像您说的公装,就应该跟其他的专业做好很好的协调的配合工作,就同步设计的理念在整个,我觉得还是在建筑的体系引导下,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好。如果单纯是做住宅或者做很独立的空间的话,咱们就单纯讲,我觉得就是居室设计,实际上更多的就完全是一个家具顾问的一个角色,因为我做一个室内设计,实际上最终达成什么效果,还是业主说得算,我以后生活在这个空间,要什么样空间实际我心里有数的,起码冷调,暖调我很明白的,我不是专业人员我怎么实现我的理想,做家装如何以顾问身份去实现他的理想。但是现在很多家装的设计师好像说也不一定,说你看这些业主们什么都不懂,不是不懂,是他们没有这些专业知识,他不敢说。所以我觉得设计师应该更好为他服务,这样是不是更和谐了我觉得。

   

    王中:我觉得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认为它应该引起一场革命,分的清楚的这种回答,说不可能,我是坚决反对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原来想的是一个纵向机制问题,比如说城市规划一个层面做完了,建筑师进去了,然后景观设计师,然后所谓以前搞雕塑的,搞园林的,这叫纵向机制,而这个纵向机制已经把我们城市搞这么烂了,我们还要它干什么?我们说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巴塞罗那就已经采用横向机制,当然它不是说一个人所有事都能做,这个跟以前的城市不一样,我们知道比如使雅典的卫城它的设计师是一个人,今天不一样了。横向机制可以做什么呢?我们的建筑师,艺术家,设计师,市政工程人员为什么一开始不能组成横向的协作呢?是完全可以的。所以我特别赞同您的观点,我们就得打破这旧有的机制。

   

    记者:我有一个问题小问题,我是设计师,我叫姜昆。我现在遇到什么困惑呢?像我们这些设计师都不是经过正规大学毕业,我们在从事这个行业,在做了十多年以后,现在回头想想我现在做的作品,我觉得缺少一种灵魂,或者缺少一种思想。我想问一下杨老师,就是说对于我们这种类型的设计师,我们该怎么学习,该怎么上进,该怎么找到我们的灵魂?就是我们不可能天天学习,比如上清华大学天天来学习,这时间可能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怎么办?谢谢。

   

    杨冬江:灵魂不好找。我觉得现在起码室内设计风格大的可以形成风格的还是跟,也还是和谐社会的,就是跟建筑是在一起的,因为建筑本身对人的影响比较大,它引领潮流相对来说比较明显,比较直观一些。但是室内设计跟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建筑正因为它可以保存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它的风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室内设计不一样,室内设计它更新比较可,可能这五年流行什么,可能到了五年以后原来流行的东西又很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做设计的觉得欧式的好,他并不是说这些怎么奢侈,其实还是因为它经典,很多很流行,很时髦的东西过了五年以后你觉得它可能是最土的东西,它没有经过时间检验,就像历史一样,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看清楚。所以设计师,因为你的水平我也不了解,搞了十多年很多经验,也有一定造诣了,关键还是从建筑立面吸收一些经验,像建筑风格,发展的流派,包括它的建造的技术跟技法,对我们这个专业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建筑师他确实比我们,因为他整个体系比我们要完善,我们从他们当中可以有很多学习跟借鉴的内容。作为室内设计师我觉得起码中国古代建筑史,西方的古代建筑史,包括西方的近现代的设计师,如果把这个脉络搞清楚,我们自身就会梳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发展潮流的动向,然后再结合当代,我觉得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个风格和自己的观点就会形成。

   

    李文军:我想再补充几句,从我个人经验,我觉得你已经做了11年的话,如果觉得自己创意还是少的话,可能最好的一个方法就要出去旅游。不知道你十一年去过多少次国外,你最好找一个机会周游一下,比如说欧洲游,美国游,北美游什么之类的,走一圈之后,你喜欢哪一种风格,就尤其找这种风格的所有的建筑都去看。刚才可能也涉及到这个大主题,我说的可能跟这个大主题说的并不太多,如果说这个大主题,我认为的一个观点,就是现在的生活是多元化的,所以艺术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艺术家,设计师跟艺术家一样,我做的一个作品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没必要所有人喜欢,只要一个人喜欢,有一个人愿意住,我就成功了。所以你既定了你喜欢的一个东西,你把这个东西都遍了,你就有创意了。

   

    记者:我现在也出去看看东西,包括设计师,首先你自己见的过,识的广,你才能把客户需求满足。因为我们不能决定生活长度,我们可以决定生活宽度。我们不像杨老师他们经过专业培训,我们属于土八路。

   

    杨冬江:你不是土八路,就像李老师说的,多出去看,要深度地看,这个也给协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组织设计是真正深度考察专业方面的内容。现在协会也在组织,但是形式还是旅游形式。我们系从93年开始每年都会组织老师去世界各国去考察,去参观,可以说几大洲都走的差不多。但是在不同城市,像我到了首尔,建筑师带我们看首尔和我们平时旅游看的首尔完全就是两个城市,我们去巴塞罗那,有建筑师带着看和我们平时看的米兰或者巴黎完全不一样,我们根本看不到它最新的东西,同时也看不到它最经典最精华的东西。所以在这里我也呼吁协会应该是做一些真正有深度的,有专业眼光的设计师的考察或者说交流的活动,而不是泛泛的旅游看一看,我觉得那个效果并不是很好。

   

    王中:我想送你几个字,我们把野心这两个字给拆开,前面野字应该挂上视野,心后面应该挂上心胸。就是视野决定距离,这是非常重要的。你有多大眼界,它就有多远。

   

    主持人:还有专业决定高度。

   

    记者:我是做室内设计的,问一个问题,设计创作艺术这是一个大前提,但是现在现实情况下,我们就把设计说白了,设计是为了价值的,就是产品的等量代换,就把设计等同了产品的一个等量对换自己的价值。但是艺术和产品我觉得总是在心里很纠结,请问诸位老师,这个话题我想问一下怎么去结合它?谢谢。

   

    杨冬江:他的问题挺深奥,我就记得一句,说设计创造艺术,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聊天,我觉得咱们真要加强理论和知识方面的熏陶,我觉得设计根本创造不了艺术,设计我认为是艺术的一部分,如果说设计创造了艺术。

   

    记者:比如说我们做室内也好或者做其他设计也好,就把这种设计当做一个产品的等量代换,说白了就是你的价值,但是又跟艺术可能挂钩很少,非常矛盾。

   

    杨冬江:还是咱们设计师缺少专业理想,包括我在内可能也缺少专业理想,这个东西我觉得需要一个阶段,因为现在现阶段大家确实在物质方面追求肯定要大于精神的。在物质满足以后精神会慢慢好起来,为什么?我觉得整个行业发展就可以证明这个观点,像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很少去注重家里的装修,为什么没有房子住,九十年代为什么室内设计那么热?就是因为我们有了房子住,可能我们又有其他的一些经济能力可以装点我们的室内,装修就热。为什么2000年大家开始做景观?还是因为室内也变得很舒适,环境也很好,我们开始注重整个的室外的环境。到了今天大家又开始讲生态,讲低碳,我认为是前面的问题解决了,它还是有一个步骤问题,一步一步解决,先解决房子,解决装修,解决室外环境,然后再想更高的低碳,更好生活,别着急。

   

    王中:我可能稍微理解你那个状态,因为我就是从那个状态过来的,我当年在中专的时候上的工艺美术学校,基本是以设计为主体,但是我当年是坚决要,我怎么能当设计师,我当然要当艺术家了,我当时要考中央美术学院,因为是什么呢?中国到现在为止设计师地位矮很多。因为大家觉得艺术家跟设计师不是对等的,这是因为我们人多认知不到位。现在看世界顶尖艺术家,有几个艺术家不是通过计划设计手段,甚至包括团队做的,还有通过技术环节的展示自己的艺术,其实现在进入了一个很大的领域,所以你刚才谈到的问题是整个中国社会对这个认知度不够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很多年前真的,对我是非常那个,因为要我搞工艺,搞设计那就杀了我吧,就这个概念。

   

    主持人:我对你这个问题有一些体会,因为我也做了十多年的管理工作,从你第一句话设计创造艺术是肯定的,这个可能有点反,我觉得设计更多是营造生活艺术。但是设计需要产品体现和表达,这个同意吗?

   

    记者:人生也在设计,艺术也在设计,这个范围非常广,为什么现在都提到,就产品,就刚才说了设计为了产品落地你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对甲方的一个设计价值。所以我们现在非常困惑的,为什么我前提说了那个艺术和产品是等号的还是大于号,小于号,很矛盾。

   

    翠翠: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感觉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设计师要解决问题,艺术家可以拿个椅子说这个是椅子,设计师不可以。用艺术家的方法解决问题。

   

    李文军:她说的就是实用。艺术家可以不实用,设计师需要实用,大体她说的是这个意思。我说一下我个人的想法,我做设计的时候有时候自个儿做梦有点想法,写在本上,但是在实际做项目中,有可能我十年前的项目到现在没实现的,两条腿一块走,哪天一个甲方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或者需要有创意的东西我可以拿出来,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真正的实际像她说的要实用,有些时候你的一个创意必须要服从于实用的一些元素,就大大打了折扣,没有办法。

   

    主持人:我觉得李先生更是一个偏向艺术家的性格,我觉得因为设计师是服务工作,设计真像梁老师说过是为人民服务。我觉得艺术可以尽量地去进行这样一个现在表现,今天李先生所表达的一切,我看到的一个就是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设计师,我要达到我的设计目的。我觉得这可能跟一个就是说真正的我是为了去服务,为了我的甲方去做一个这样的设计可能是有不同的,两个需要针对的板块。

   

    李文军:对,说点极端的,有些项目问到我的时候我就拒了,为什么?因为我设计的,我认为我自个儿的风格叫极少主义,但是可能也不完全,但是如果要说有一个甲方找到我让我做一个古典欧式的,我肯定会说我做不了,我也不可能去做。因为既是浪费我时间,也是浪费您时间,这个做了也不是我想做的,完全跟你想法完全脱节的时候,就是为了产品挣钱的话,除非你吃不上饭的时候去做的。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对话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