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展会活动 >> 正文
中国设计现状(组图)
————世界语中国情系列论坛之设计记录中国

日期:2013-01-07 15:32:46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206    

一、记录中国设计现状

设计记录中国一方面讲的作为设计师、作为整个参与者用他的设计来记录中国;另一方面也是要用他的设计改变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概念。同时在这个记录过程中,也会去再定义我们中国的设计。设计师来自全国各地,案子包含各个层面的,有最基础的农村民居案,也有高端的设计,所涉及的案例层面已经清晰的反映出中国当下整个设计的状态。每个人对中国设计状态理解是不太一样,那么他们所感受到的中国当下的设计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

新型“穷”设计

(图: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高志强先生发表观点)

高志强:做设计不像贸易,我们很难到国外做设计,国外没有中国人的市场,更大的市场肯定在中国。我们这些年服务的更多是政府、机关、企业那些富有的人群,然而中国更大的构成是近9亿的农民,这块人群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没有人去关注,也没有人去关照。我去农村调研的时候发现农村的住宅全部是有钱了之后盖一两层,然后外面贴的全部是白瓷砖,他们的幸福指数一点都不高,但同时农村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富有起来,都有钱拿出几十万去做一个住房。跟业主沟通的时候,我们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就地取材,用了很多当地的做法,用一些土砖,比如说工人都是当地村民互助,你帮我,我帮你。在中国做事,你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不了解中国文化这个事很难展开。

固有“富”设计

(图:深圳市品伊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创意总监 刘卫军先生发表观点)

刘卫军:设计一个过程的问题,最开始是由大到小,然后又由小到大的问题。我们今天谈到世界观,因为每个设计师的发展轨道都不一样,面向的课题也都不一样,每个人在做设计的时候最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轨道。“状态”对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我们做的是比较商业的设计,跟市场连接度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我们的对美的看法会更大众化一些,可能会更引导性一些,还有挑衅,可能会有一种更挑逗性的一些,它是一个潮流的前端,我们的作品需要充满吸引力,在色彩上、形式上都是富有戏剧性的,这种戏剧性就是具有挑逗性的,能让你产生一种共鸣。

在做设计的时候,我们是由大到小,小由回大,就是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同时考虑“综合性”更强一些。我们处理的已经不是一个形体的问题,而是很多艺术性的问题,社会性的问题,所以一个好的状态才能包容得住各方面。我们的作品不是考虑一个颜色两个颜色的问题,我们要考虑很多颜色,把很多东西包容成一个和谐、统一的东西,这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建筑师从一个面、块、点里去考虑,我们不仅仅从面、点、线,还要从色彩、潮流、市场、社会的需求各方面去考虑,所以说大小、小大就是这样。

持续“绿色”设计

(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余平先生发表观点)

余平:现在的设计师在做设计,解决视觉的问题,触觉的问题,以及味觉的问题,这些方面之外还有一个叫第六感,就是肌肤能感受到的一种舒适,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任何地区,在国外或者在中国,或者在中国的某个乡村都可以去研究的问题。

我做瓦库系列,把一栋楼剥离,全部分死了,再用一个技术把它接合,这个我觉得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其实简单点打开窗户就可以。回到城市,有了钱都开着车到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的地方去,实际上上帝投下来的阳光,送给你的空气乡村和城市是一样的,是因为我们自己把它搞乱了,搞乱了再跑出去。整个折腾都不是中国的精神,中国人应该是从本源上来解决,在我们的老庄哲学里都是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所以我设计瓦库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简单点,打开窗子,一切都围绕它,用瓦、用砖都无所谓,用什么东西都可以,但是它的意义就是把窗户打开,体系的就是说尽可能把自然界的东西引入进去,这就是我的想法。

关怀“人文”设计

(图:世尊设计集团创始人 吴滨先生发表观点)

吴滨:中国人住宅的状态,经过西方的洗礼后,当下设计师和一些有想法的中国人正在进一步探讨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我想把这个思想表达出来。大的体系可能当下还是西方的东西,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审美和生活态度。

什么是幸福?什么样的家是你真正需要的?我刚才看了余平老师的作品,我们的作品反差很大,但我很有共鸣。他的作品是追求阳光照进房间的角度,包括空气的对流、材质的生命,跟自然交融,这种材质对生命有一个对照。刚才展示的皇都别墅就是我自己的家,设计自己的家更能充分的思考问题,因为给别人做房做多了以后,商业化的考虑会很多。在设计自己家的时候考虑的跟余平老师所想的东西是一样的。不管是高级住宅,还是普通的民居,其实都是人对生命的感悟。大家对幸福感的理解不一样,但是很多东西是共通的。 

“慢”节奏设计

(图:四川创视达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张灿先生发表观点)

张灿:设计主张和方向的精神探索是设计师一辈子的事,表象的事很容易通过媒介去感染或者学到、探索到,但是对于精神的探索才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设计做到一定程度,设计师不再去做“皮”的情况,更多还是在追求精神上的设计延续,这个可能是中国设计师们更应该去关注的情况。

“快”节奏设计

(图:dEEP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李道德先生发表观点)

李道德:中国新生代的设计师接触到的更多项目还是私人业主,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过程时间往往非常紧,预算上也相对紧张,所以设计方法如何去应对当下很现实的现状,施工的现状、各个环节配合的现状,这是我们所面临得最大的课题。当然,这个课题也给了我们年轻建筑师的机会,就是考虑西方的理念和技术如何跟中国当下环境,达到一个完美的契合。

(责任编辑:Nina)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