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金堂奖的是与非(组图)

日期:2012-03-19 16:35:53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2780    

在互联网时代,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大众关注度,最直观有效的方式莫过于网络搜索情况。在谷歌输入“金堂奖”三字,搜索框下显示出一行小字:找到约4,110,000条结果(用时0.13秒)。若肯再花上两分钟,快速浏览排名前三页的网址,会发现,传播金堂奖的并非其机构本身,而大多为设计师,设计公司,材料品牌和产业链周边的各家媒体网站,也就是说,业内外人士纷纷把与金堂奖发生了某种联系当作具有价值的新闻,并放在自身宣传平台上积极推广。

从网络上还可以看出,2010年7月关于金堂奖的重要评论文章《探寻金堂奖的真名堂》一文,对于脱胎于金羊奖,并在策划组织,评选机构,评审方式,评委组成等方面均有突破性创举的金堂奖,仍带有不少质疑;而到了2011年初,被广为流传的《颠覆传统评估体系 金堂奖开启设计价值时代》一文,则让人们看到了金堂奖的价值理念正被主流圈接受,认可。

以上种种,对于一个运作仅仅2年的奖项来说,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成绩。金堂奖,不仅成为了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奖项,更在奖项之上,拥有了更多的附加值,同时成为了设计业资源整合,产业链互动的重要平台。

靠“出位”而归位的金堂奖

金堂奖以“设计创造价值”为主题,并以此为核心,将设计的社会效益与价值作为重要参考及依据,建立起全新的设计评估体系。它引入行业专家,知名甲方,设计专家等多个相关领域的国内外权威组成评审团,并引入具有大众基础的网络评比,尽可能地纳入更多的点评声音。金堂奖如此大胆,瓦解了室内设计业的社会神秘感,带领整个行业走向公众,接受公众的审视和评判。

“设计创造价值”已成为中国室内设计行业暴热话题

“创造生活价值,提升商业价值,贡献城市价值”的评选标准虽然有别于设计业以往任何一个比赛,带着强烈博“出位”嫌疑,但绝非空穴来风,而很快成为共识。可以显见的是,设计圈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以往鼓吹浮华设计,过分强调自我主张,漠视业主需求的风气不见了,设计师们开始正视设计的职业,专业与商业性;以懂市场,懂策划,尊重人性与客户需求作为提案重点;对挖掘客户需求、调研竞争状况,策划项目定位、计算投资回报,创新空间环境、注重恰当选材,直到收集反思客户反馈等系统工作和流程的讨论也成为设计公司代表们相聚时的重点和热门话题。

也由此设计师与设计公司参与金堂奖的热情越来越高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无论参加金堂奖的活动,或者获得金堂奖的认可,都是务实设计态度与立场的表现。与其说,人们认同金堂奖的价值观,群策群力的在网络上宣传它,不如说,在金堂奖的推动下,人们重新和确认了他们内心中对设计的科学定义和理解。

金堂奖发起人谢海涛先生在2011年12月9日D+B博览会金堂奖新闻发布会上解答金堂奖使命宗旨

“金堂奖不是凭空在制造概念,没有根基的概念是不可能被公众接受的。设计创造价值不是概念,是事实,而从价值的角度进行设计本质及设计过程的反思或者说体系建立,是符合时代需求的命题。”金堂奖年度评选策划发起人、评审委员会成员、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董事长谢海涛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以“no”的方式说“yes”的金堂奖

2010年,金堂奖华丽转身之初便承诺:要创办“堂堂正正的奖项”。这个承诺固然体现在其评审机构的独立性,评审团的复杂构成,但真正有爆炸威力的一弹,发射在2011年度启动仪式上。2011年3月26日,在北京的启动仪式上,金堂奖推广工作负责人,广州国际设计周执行总监张宏毅代表金堂奖组织机构宣布:金堂奖任何时候不以任何名义向设计师收取任何费用;金堂奖也不接受任何企业任何形式的冠名赞助。

短短一句话,两个“不”,5个“任何”,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将金堂奖推向纯公益的举措,对于设计师来说,可能只意味着增加了一项“免费”福利,可真正熟悉设计圈的人懂得,这是一个需要无比勇气和魄力的宣言,金堂奖再次在改写和创造历史。

如果说,金堂奖对设计评判理念和体系的全新构建以颠覆的姿态,拨乱归正,确认了新时代下设计的要义;那么此番将赛事彻底纯净化的动作,则表达了金堂奖对业内暧昧含糊的各类潜规则说“不”的决心。挑战设计圈固有赛事规则,是金堂奖实现愿景的必要途径而非目的,纯公益大旗的挥出,将金堂奖的个性更鲜明的树立了起来。

有句名言说,一个人说了什么不重要,关键看他做了什么。用这话去评判金堂奖可能更为切实。不收费,不冠名的金堂奖,不断在说不,可这一连串的“不”,不正是设计业一直在期待的转变吗?敢说“不”的话,敢做“不”的事,不正是金堂奖不辱“堂堂正正”承诺的最佳写照吗?

 


第1页 下一页 末页 共2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