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张轲:在西藏做当代建筑(组图)

日期:2013-08-02 12:56:49  来源:外滩画报        点击次数:1142    

张轲,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合伙人。代表作:诺华制药园区、西藏观景平台、雅鲁藏布小码头、南迦巴瓦接待站、尼洋河游客中心。

建筑师及事务所获奖情况。

2011 年 意大利维罗纳国际石材建筑大奖。

2010 年 美国《建筑实录》国际设计先锋奖。

2010 年 WA 中国建筑奖一等奖。

2008 年 第一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

2006 年 WA 中国建筑奖一等奖。

在一个办公角落等张轲的时间里,我见到了至少来自三个国家的建筑师。标准营造的办公室就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通用的语言是英语。

在这里,中国建筑师和外国建筑师各占一半。毕业于再好的大学,如果想进来工作,必须经过三轮考试。最让张轲自豪的,是在标准营造工作过的建筑师很多被成功推荐到美国和欧洲的大学继续深造。他的工作室还是一个小小的创意工厂,堆放着很多项目模型,还没来得及建成的占 50%。

2009 年之前,雅鲁藏布小码头、南迦巴瓦接待站、尼洋河游客中心,这三个服务于西藏游客的项目,因为风格的一致性,而被合称为张轲的“西藏系列”。在这三个项目中,主要的建筑材料是取自当地的石头,门窗、室内天花、地面用的是当地松木,并由当地工人以当地建造方式完成……给人厚重而夯实的印象。

张轲“西藏系列”之尼洋河游客中心,采用并发展了西藏民居的传统建造技术,混凝土以上便是厚度 600mm 的毛石承重墙体。

当别人以为张轲如果再盖一个西藏建筑,应该也是同样的风格之时,他设计的新观景平台开始动工了。关于这个观景平台,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渲染图。“项目从 3 年前就开始设计,中间想过十几、二十个方案。因为造价问题,甲方犹豫了很久。我们有一年的时间在研究怎么把造价降下来,现在终于降到原来的一半。”

观景平台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交汇处,分为上下两层,一层面向雅鲁藏布江,一层面向尼洋河,下面是一个可以喝酥油茶的小茶馆。不同于以往的西藏系列以石块和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做法,这个观景平台以混凝土和钢材为主。和以往的厚重感相比,这个建筑的视觉印象相当轻盈。如果说在以往的西藏系列中,还能或多或少看到一些西藏地域特色的影子,那么这个新的观景平台则完全能打破人们的期待。

“大家肯定觉得,张轲如果再做一个西藏建筑,还是以前那样,但是那样多无趣啊。”一种不甘心“被格式化”和“被归类”的想法萌生了出来。

“我一直想挑战一个极限,那就是西藏建筑到底可以多现代?怎么让它既现代,又属于西藏?”关于融入感,张轲的解决方案是将建筑制造出与河流相似的运动感。“观景台的上下两层是贯通的,你可以无穷无尽地走,把观景变成运动中的事情。我们把观景变成像河流一样的水平运动,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点。从这个角度,建筑和当地是有契合感的。”

西藏观景平台位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交汇处,分为上下两层,一层面向雅鲁藏布江,一层面向尼洋河。和以往“西藏系列”的厚重感相比,这个建筑的视觉印象相当轻盈。

张轲这样解释,尔后补充道,“最终的材料也会有些是当地的,进去以后,里面的木头窗户、用作装饰的鹅卵石、弥漫着的酥油茶的味道等,会让游客从空间和气味上感到西藏的氛围。”

在做西藏项目的过程中,张轲一直都在暗暗地跟一支力量较劲,简而言之,就是——“被西藏化”。张轲说,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别的地方,周围总有很强大的力量迫使你做带有中国符号的建筑,而那正是他避之不及的。

张轲的装置艺术作品“山居”,在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关注。“山居”是对未来居住环境的想象,每一个蜂巢代表一个家庭,可以在里面造别墅、种树。

“国外的评论家、建筑界,急切地想看到他们能认出来的中国元素,但那也局限于他们能看得懂的中国性。如果中国建筑师要迎合他们的观点,那么就真的‘被中国化’了。当你真正走出外界对你的期望时,才能做出真正的中国当代建筑。”所谓的“国际化”,在标准营造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外国建筑师占了一半,标准营造的设计费也比国内设计院高 5-10 倍,“那也就是欧洲通行的收费标准”。

正因为设计费高,所以甲方也会给予更多时间,不会过一星期就来催图纸。

正在建造中的上海张江诺华制药研发中心的一座楼,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项目。

而张轲正在做的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诺华制药园区,更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项目。“ 甲方是瑞士的,室内设计是英国的,结构师是美国的,灯光咨询师是西班牙的,项目管理团队是德国的,立面咨询公司是法国的,景观设计师是智利的。每一次汇报和讨论都去瑞士,所有的图纸都是英文,实施精度是瑞士的精度。”而在这所有团队中担任签名建筑师(signature architecture)的张轲,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对张轲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刺激的设计体验,他更深刻地感受到西方对建筑师的尊重程度,而不像在中国,“对你足够客气,但改起作品来毫不手软。”张轲无奈地笑笑。

在很多人眼里,张轲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建筑师。他设计家具,做装置艺术,做产品设计,甚至参与电子产品设计,一直在跨界,从来没有把自己的职业理想局限在一栋小小的房子里。“像 99.9% 的建筑师那样,甲方来找你,然后你去被动地做一个项目,如果这样做只是为了谋生,我可以理解;但若不是,那么就该考虑,我们为什么要做建筑师。”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策划/庄清湄 文/庄清湄、薛霓、裴懿(实习) 图/覃斯波、小武 插画/花蜀黍 造型/黄俊 化妆/长川

(责任编辑:许馨)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