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焦点 >> 正文
论坛四:学生你把未来交给了谁?

日期:2011-05-30 11:45:29  来源:China-Designer.com        点击次数:1236    

全勇:张炯老师是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硕士生导师,他毕业于同济大学的建筑系的博士,他现在不光带学生,还参与了很多的国际交流的项目,包括大型行业的活动,比如说中国建筑与事业设计节的策划和执行,你会花这么多的时间做行业的活动和交流,你会不会担心对你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张炯:建筑学是一个实践第一的学科,而对于一个建筑学的老师来讲,从事相关事业一定是有助于你指导学生做设计的;

第二我们作为建筑学院的老师,从事的设计是一种研究性的设计,他应该是走在市场的前面的。就像黄主编讲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而不是说市场上流行什么你跟着做什么,所以我认为原创性的东西非常重要。

第三就是从业也好,做设计师也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我们交通大学是一个非常强的理工大学,跟我们合作的一定是非常顶级的高校,我们交流的高校往往是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的爱丁堡大学等等,我们学校从事国际交流活动就是希望能够从整体意义上提高我们建筑学建筑设计的水平。 

早在90年的时候,我们国内在建筑设计界出现了困惑的现象,建筑师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走,所以那个时候留下了很多的遗憾。欧洲大陆他们秉承的设计理念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做一些古典复兴的影响,有一些结合自己工业化,结合自己本国的定义,开始设计的探索。而我们学习国外往往是断章取义,很多的问题就是教育上面,大家都去引用一些过去的东西,但是他们都是在特定时代、特定的地点的问题,我们不能照过来搬。高校的设计师应该引导这个行业向健康有序的方面发展。

 

全勇:苏州工艺美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没有实际项目的老师不能直接做一线的教学的,然后你要研究理论,不能直接带设计的课程,黄老师你多大程度认可这样的做法,包括这样的做法是否能在这些学科方面采用?
   
  黄小石室内设计是一个学、术都需要兼顾的过程。“基本设计”有很多方案的这种,他当然最好是有经验的人来带是对的。但是室内设计人才的养成,有很多的是艺术史、建筑史方面的累积,倒不见得说一定要有非常实际的技术才来带。当然学术的累积是越来越多的,一个人不可能学术都兼通。但是我觉得这个课程有很大一部分是术的部分,我认为这部分老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必要的,我觉得他有点矫枉过正了。我是这样看。(责任编辑:JTan)

 

 

衍生专题>>>

2011年5月18日设计人才可持续性发展(武汉)论坛

2011年5月15日设计人才可持续性发展(上海)论坛

2011年5月11日设计人才可持续性发展(苏州)论坛专题报道

2011年4月3日设计人才可持续性发展(北京)论坛专题报道

相关专题>>>

亨特窗饰China-Designer第三届全国高校空间设计大赛


第1页 共1页
分享到:
    凡本网注明“china-designer”或“本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或"来源:china-designer.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