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过的很多城市,他们都会被贴上一个记忆的标签,比如成都是麻辣兔头,昆明是五分钱一支的玫瑰,西藏是伸手可摘的星,济州岛是黑色火山岩,而鄂尔多斯这个城市只用了两天就给我带来了深刻印象——不差钱。
我很喜欢这次的行程,同行的除一人外都是多年密友,接待方的蒙古汉子,相处起来粗犷明快。而唯一那一个陌生的同路人还是个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单身帅哥,虽然跟我始终没有一分钱关系,但看看也是赏心悦目的。
内蒙之行的第一站就让我先吃了一惊,我不太有办法把餐桌上那一位爱好钓鱼、穿着很普通的休闲七分裤、翻领T恤的老人和身家近千亿联系起来,就如同后来我依旧诧异于一路陪伴的司机的奔驰越野是他的私家车,而他在车水马龙穿行间低调到好象在开一辆夏利,全然没有其他城市的人开此类车时澎湃的自信。
在这个城市里就是这样,他们所引以为自豪的“羊煤土气”,造就了每一个曾经有土地的农民手里几乎都有了“以地易物”来的几百甚至几千万元,而街上与你擦肩而过的每一个貌不惊人的人都有可能是身价上亿,这城市某在建广场隔离围栏上赫然写着这样的广告语“有的人忙着挣钱,有的人忙着花钱,这就是这个城市的形态(大意)”,而这样的情形让你根本想象不出当地人与你谈笑时讲的段子——“有一个鄂尔多斯人去了北京,开着车子就横冲直撞,被警察拦下来了,警察训他:“知道不知道看红绿灯啊!红灯停、绿灯行没学过啊!”这个鄂尔多斯汉子很委屈的回答:“红灯灯,绿灯灯,额们鄂尔多斯么灯灯。””
就是这么个十几年前道路上都没有红绿灯的城市,现在竟然成了人均GDP超过北京两倍的地方。
我有幸看到了鄂尔多斯的新城康巴什,站在人工景观湖前,我唯一生起的念头就是“真大气,不差钱!”,而同行的一个90后高中小朋友更是惊呼:“我要拍照,回去告诉别人我去了迪拜!”这个空旷的安静的干净的新城,这个耗费50亿建造,居住人口暂不足3万的新城,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都安放的让人感慨万千。
不是不好不美,而是太好太美了。
也正是这样一座“钱多到没处花”的城市,这许多一夜暴富的人群,让我看到很多城市不曾见过的景象。
在鄂尔多斯市的涉外旅游定点酒店“东胜大酒店”里,我同行的人都一次或者几次的遇到有人敲错门,这些呼朋唤友前来住宿游玩操着当地口音的人群,他们总是拒绝按门铃,而不约而同的选择大力拍着他们以为是同伴所在的房间,在发现拍错门后径直离去。我甚至还遇到一个开门时站在我身侧,然后在我打开门后迅速冲进房间东翻西找,并且质问我为什么会有他房门钥匙的老人……
而我的同伴更是遇到了两拨当地人在电梯里吵了起来,理由是在电梯下行的时候,从四楼进来两位客人,坚持要让电梯先上六楼。在电梯里的另一群人说:“这是下去的,不能去六楼。”这两人嚷嚷起来:“我们就是要先去六楼!”在对峙无果后(因电梯的程序设计),气呼呼的下到了一层。
然后站在角落一直没说话的同伴在到一楼时好心对他们说:“你们现在就可以直接坐这个电梯上去了。”结果他们很气愤:“不坐了!”然后走出电梯。我朋友傻眼的看到他们任由这辆电梯上去,而在电梯外等待旁边一架电梯的到来。
常行走在城市间,我却是第一次遇到一个城市的星级宾馆这么像一间欢乐的农村旅店。
而这个城市的人相处起来也是让人愉悦的。
譬如接待我们的那个曾经做过乡里书记的蒙古汉子,他就热情洋溢的告诉我们现在的那个书记不是个东西,为什么呢?
因为他曾经退休后回乡里看望大家,晚上就跟现书记一起打麻将,赢了钱,第二天他们去准格尔召的寺庙拜佛,他虔诚的敬了香油钱后跪拜神灵,结果听见声音一回头,只见现书记在身后双手合十的念:“神仙啊神仙,这不是他的钱,这是我的钱。”
他边说边笑骂,这个人真不是个东西,可他是我兄弟。
只两个字“兄弟”,这些蒙古汉子就能把心挖给你。
同行的他的汉人朋友开玩笑说他坏透了——因为他把汉人的缺点学会了,还把蒙古人的优点给忘记了……
但是这许多的蒙古人,依然像住在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的那些达尔扈特人一样,他们守着成吉思汗灵魂的衣冠冢只为祖先的一句承诺“我世代为你守灵”,这个民族就像供桌上跳动的酥油灯火,闪烁着780余年从不间断的光芒,足以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