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装修搜索
  建案例 传图片写文章 登陆  |  注册  |  帮助   
   ·青少年户外运动发展大会设计建造分会        ·即将到来的2024年米兰国际家具展览会        ·奥地利Gro?weikersdorf社区中心        ·乡村博物馆│奇峰村史馆——安徽        ·提高空间灵活性,激发市民自豪感        ·Mayora总部食堂,在花园中就餐        ·Aesop商店,简洁的宏伟        ·The Bridge酒店,注重感官舒适性        ·灵活自由的办公空间        ·[最新]声学遇见美学大赛启动    
郑曙旸的设计师家园-郑曙旸

     

目前状态: 不在线| 写信 |

  • 家园号:195356
  • 姓名:郑曙旸 [北京 ]
  • 设计师类型:建筑设计师
  • 查看详细资料

我的文章

<<  5 May 2024  >>
SunMonTueWedThuFriSat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收起/展开本栏目文章分类

《室内设计资料集》与我个人的成长

类别:室内设计随笔   评论(0)   浏览 (877)   2011/6/15  [原创]

打基础

《室内设计资料集》出版于19916月,至今已印行近50次,印数达50万册。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月销售排行榜上经常处于前十名的位置,一本专业教科工具书在没有进行修订的情况下,18年间畅销不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它背后映射的是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强劲需求。从1988年开始编撰这本书到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20年,以至于在不同场合遇到素不相识的年青设计师,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郑老师,我是看着您的书长大的。”我心里明白,尽管也写过其他的专业书籍,但他(她)们所说的“书”指的就是《室内设计资料集》。实际上这本书是当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全体师生的心血。作为自己只是工作量相对大一些,负责的事情相对多一些而已。但是,这本书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在一次专业会议上,偶然听到一位已近中年的设计师讲他的成才之路。在学校他是学习服装设计的,然而步入社会后,遇到的却是一个极佳的室内装修机遇,尽管内心发虚,但还是勇敢地接受了委托。原因就在于发现了这本书。由于《室内设计资料集》内容涵盖面大,虽然是以工具书的形式出版,但又兼具教科书的功能。所以,即使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但只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同样能够依据这本书,在室内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自学成才。于是,我们的这位“同行”照本宣科,依样画葫芦,顺利做完了项目。从此,走上了室内设计之路。

《室内设计资料集》成为这样一本畅销书,对于编者来讲是难以想象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关键的三点促成了成功。其一在于出版的时机;其二在于编辑的定位;其三在于合理的版本与定价。在20世纪九十年代相同选题的版本出了不少,有些是几本一套,甚至还有外版翻译的同类书籍,但没有一套能望其项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室内设计资料集》的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已经很高,如果质量、版本、定价不具备优势,就很难取代其已有的地位。

从自己的发展历程来看,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成为人生道路上十分关键的一步。

大约从两三岁的时候开始,就喜欢趴在地板上画,向日葵、大汽车、小汽车、打鼓的人……上了小学又对地图发生兴趣,居然把家住的楼区一栋不落地画在一张纸上。平时班里出墙报少不了画个报头,写写标题美术字,颇得老师同学的赞誉,于是一发不可收。小学毕业正赶上文革,受兰州大学氛围的影响跟着一帮小同学,学着大人的样也要闹革命,组织了“战斗队”刷标语、画漫画、刻蜡纸忙得一塌糊涂。上初中后依然没有真经上课照样还是文革的那一套。直到上高中所幸班主任是兰州有名的美术老师,这才步入正道。之后碰巧学校教师极缺,且文革中学校的宣传工作极重,一位老师根本忙不过来,于是顺理成章做了美术教员。经过六年的摸爬滚打,专业的技艺自然日趋出众。等到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顺利成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也就不那么奇怪。上大学本来已是白日做梦的奢望,忽然在年龄所限的最后机会中实现,当然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四年发奋始终保持了全班成绩前列,留校任教也就变成情理中事。到了而立之年方定位于艺术设计的领域,之后的耕耘自然愈发精心。

屈指算来在环境艺术设计的园地里已经耕耘了27个年头。当初报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填写的专业志愿是染织美术。因为当年钟情于绘画,而中央美术学院又不在甘肃招生,报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目的还在于当画家的梦想。按照当时的想法染织美术专业画画的机遇多于工业美术(环境艺术设计系1977年为工业美术系)。没想到甘肃考生中只有一位女生,教务处招生办公室的老师认为女同学更适合于染织美术,于是我们两人就换了位置。当然这一切都是数年后留校任教参与招生工作才得知的。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因素使我走上了环境艺术的设计之路。回过头来看我还真得感谢这位老师,事实证明在绘画与设计这两条道路上,我的素质与个性更适合于设计之路,尤其适合于环境艺术的设计之路。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走过无数的脚步,坚实的脚步留下的是深深的印记,虚浮的脚步则只能扬起阵阵尘土,虽然决定命运发展的只是其中的几步。但关键几步的去向却是无数坚实脚步印记的积累。积淀和机遇是人生道路取向不可否认的两极,我不否认自己的极好机遇,但能否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机遇,则又取决于自己的实力。专业的实力是勤奋学习与刻苦实践的积淀,好的机遇又能加快这种积淀的过程。回想走过的路,其中的五段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

迈过1974年元旦在兰州三十三中学担任美术教员已有一年多,时值文革批林批孔运动兴起,运动意味着宣传工作量的加大,大量的书画需求使我被调至校批林批孔运动办公室。繁忙的工作夜以继日,劳累引起身体的不适。忽一日偶见痰中带血,起初并未在意,但接连数日依然如故。去医院检查透视发现肺中生一鸽蛋大小般瘤体。接下来是一阵忙乱,结论是无论良恶性质,必须开胸手术。几经辗转在父母的努力下,终成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摘除,所幸为一良性瘤。接下来便是近一年在北京三姨家中的疗养。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专业召唤,也许是自己对建筑的兴趣,一待身体许可便早出晚归,连续进行建筑写生作业。待到返回兰州的时候,已经画遍北京所有著名古典与现代建筑,通过绘画对透视的概念,对建筑造型风格的理解都达到以前从未达到的高度,实则成为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专业的最好考前培训班。如果没有这种三个小时1张的精细建筑素描,就不可能有入学后一天1本的建筑速写。而建筑速写又恰恰是进入专业设计进行图形思维构思草图的最好训练方式。

19783月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美术系到19824月毕业,应该是我专业设计之路上最重要的一段。因为懂得机遇的得来不易,加之六年工作的磨练,对于大学的学习方法应该说是成竹在胸的。现在有不少学生总是抱怨在校期间教师讲的太少,似乎只要教师讲出几招秘籍就能一劳永逸,殊不知设计并没有一条固定的模式。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学校提供的那么一种学术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所受的熏陶和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大于教师的直接传授。所以说并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是否懂得如何上大学,懂得如何上大学意味着抓住了机遇,不懂得如何上大学,即使身在校园中也依然让机遇白白丧失。正因为此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充分抓住课内课外的所有时间,同时有计划地利用每一个假期,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系统的提高。在这四年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潘昌侯教授,潘昌侯教授是一位深喑大学设计教育的专家。他的教育思想后来也成为自己教学思想的基础。

1983年是自己留校任教的第二年,这一年系里承接了外交部委托的驻联邦德国使馆室内设计任务,这是一次极好的专业实践机遇,因为设计将在德国现场进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出国本身就是极难的一件事,更何况是出国搞专业设计。这个室内设计组由潘昌侯教授、张世礼教授和我组成。按当时的标准这是一个典型的老、中、青组合。在德国的设计进行了三个月,期间还去了英国。可以说这次机遇对我的专业发展是恰到火候。一般来讲大学期间的专业教育都属于理论讲授与基础训练。出校门必须经过社会实践的锻炼才能真正掌握设计的真谛。这种锻炼的外部环境氛围又是形成设计师基本设计素质的关键。德国的这次设计任务,既有名师在侧指导,又有德国严谨的工程技术规范限定,短短三个月所学胜于一般情况下的数年。

1986年又是一次极幸运的机会,由于得到美国纽约室内设计学院的资助,前往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专业进修。如果说上次去德国奠定了自己专业设计发展的基础,那么这次的美国之行则对于自己了解专业设计教育本身的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最好的参照系。就设计教育本身而言,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无论教学体系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世界一流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们的学生设计表现的功底扎实,但在设计思维的原创性上显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学生。这与我们的教学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这样一种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自然也存在这样的弱点。这一年的进修极为艰辛,课程的密集与作业量之大都是在国内无法比拟的。一分耕耘自然有一分收获,一年进修最主要的收获,就是比较清楚地明白了怎样去进行一项设计。

1988年正处于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大发展的前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于专业的敏感,决定出版一部室内设计专业的大型教科工具书,其基本体例参照《建筑设计资料集》。这本书的写作委托自然落在了当时全国唯一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院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张绮曼教授将参与主编这本书的任务交给了我。显然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虽然十分清楚这本书的出版意义,但对这本书后来所取得的专业社会影响则是始料未及的。编书自然要翻阅大量专业资料,整个过程实际成为室内设计的系统学习过程,历经三年大量的文字整理和图幅编绘,其中汇集全系师生心血的《室内设计资料集》正式出版,其间责任编辑曲士蕴老师也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这时距自己大学毕业已过八年。可以说才算是正式迈入室内设计之门。[1]

尽管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但尤为重要是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之前的学习。这个学习阶段包括家庭教育中的学习、学校教育中的学习、社会教育中的学习三段。总结自己关键的五段路,第一、二、四的三段是在学校,第三、五的两段是在社会,尽管之中会有穿插,然而从专业的概念来讲,第五段最为重要,因为它具有理论总结与提升的意义。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成果。

 

出成果

进入21世纪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各专业在中国得以更加迅速的发展。以建筑和园林为专业背景的“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专业方向,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借构建和谐社会的东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行业的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术活动异常活跃。作为从业27年的自己来讲,有责任站在环境艺术设计学术研究的前沿,通过在国际国内学术活动中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通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全国艺术科学课题《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研究,通过学术报告和各类讲座,力求以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引领学科发展的正确方向。

 20005月,“亚洲室内设计联盟”成立,在韩国首尔举行了亚洲首届室内设计研讨会,在会上代表中国作“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专题报告,该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室内设计从近代到新世纪所走过的历程。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起飞奠定了基础;单个空间的个性化要求,为设计者提供了相对于工业产品设计更为自由的设计天地;高额的商业投资利润,成为设计施工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三种因素的合力,使中华大地上升腾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室内装修热潮。这股热潮造就了一大批室内装修公司,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达兴旺。且不论其风格的差异和水平的高低,就其过程而言,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中国室内设计迅速走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所经历的路程。并提出了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所表现出的四种不同发展形态,即:传统文化的情结;商业浪潮的冲击;流行时尚的向往;绿色设计的召唤。为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室内设计走向世界指明了路线。

20018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在北京举办了 “首届中国建筑装饰高峰论坛”,在会上发表论文“材料与设计”并作报告。针对国内室内装修滥用材料的现状,提出: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尽快提高我们的用材素质成为新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师的重要课题。并分析了在设计中正确处理材料的种种问题,即:材料与时代特征;材料与空间样式;材料与装饰风格;材料与流行时尚。成为行业中切中时弊的一篇重要报告。

20023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建筑装饰高峰论坛”,在会上发表论文“室内环境与绿色设计”并作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是室内设计发展唯一可供选择的方向。在论文中就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三个阶段划分的观点,即:按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会的程度来区分建筑的内部空间——室内的发展阶段。以界面装饰为空间形象特征的第一阶段,开放的室内形态与自然保持最大限度的交融,贯穿于过去的渔猎采集和农耕时期;以空间设计作为整体形象表现的第二阶段,自我运行的人工环境系统造就了封闭的室内形态,体现于目前的工业化时期;以科技为先导真正实现室内绿色设计的第三阶段,在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高度统一的空间形态下,实现诗意栖居的再度开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该论文又以“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的题目,发表于《建筑创作》杂志,成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核心观点的代表性论文,并被收入中国管理科学院主编的《中国当代思想宝库》。

20024月,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未来室内空间功能研讨会”作“跳跃发展的启示”专题讲座。提出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时代特征所造就的中国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特点,和这些特点所引发的对未来室内空间功能发展的影响。演讲主要包括:“二十年间跳跃发展的启示”和“未来空间功能演变的展望”两方面的内容。前者从“跳跃演进的历史必然、三种因素促成的合力、逆向发展的奇特现象、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迅速转换的设计概念五个层面论证;后者从“中国现象引发的启示、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影响、人性化绿色空间的追求”三个层面分析。该篇演讲是2000“当代中国的室内设计”主题思想的发展。

20026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举办“艺术设计专业环艺与室内设计教学研讨会”,在会上作“从室内装饰到环境艺术设计 —— 转型期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与方法改革的思考”专题报告。报告从:历史的回顾、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技能表现与创新思维、转型期的专业教学实践四个层面,分析了“与建筑学专业分家的历史必然;与国家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发展同步;综合文理两科特点以艺术教育为主线的设计教学体系;计划体制还是市场体制;素质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突出个性还是融入主流从表现型思维到设计型思维;培养完整思维方法的教学体系;专业定位的理论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机制;教学方法”等诸多需要当代艺术设计教育者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该报告的核心观点以“室内设计教育定位的思考”发表于200210月的《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

20027月,在韩国首尔国民大学“中韩室内设计学术交流会”上,作“面对多元文化冲击的思考”专题演讲。提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潮无不对室内设计的发展造成影响。当代全球政治运行的焦点,围绕着建立单极世界还是多极世界的纷争。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任何一种地域文化都不会成为世外桃源。目前中国的地域文化至少受到三种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自身世俗文化的影响。这就是:强势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世俗文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代表中国地域文化核心的汉文化具有对外来文化极强的同化能力。在地球村的时代,中国的地域文化是否还具备这样的能力,是需要当代学者深入研究的社会学课题。

200210月,亚洲室内设计联盟在中国西安举行第二届年会。在会上作“中国当代室内设计地域文化特征”专题报告。报告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试图从“体现于室内空间艺术的地域文化”和“室内空间艺术地域文化的发展前景”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对地域文化基本概念的解析,来分别探讨:地理概念中时间与空间、信息与交流、封闭与开放三个层面的问题;历史概念中社会与政治、风格与传统、时尚与流行三个层面的问题。在对地域文化的传统理念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后,提出:中国的室内设计要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地域文化,必须冲破狭隘的传统观念,摆脱经济一体化的束缚。以期建立与生态建筑相符的室内环境系统,最终实现室内的绿色设计,成为我们对地域文化未来的展望——实现人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的理想。

20039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大会”,在会上发表论文“科技进步与建筑装饰设计的发展”并作报告。提出:“建筑装饰必须以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进行专业定位”,“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行业发展战略决策的依据”,“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绿色设计是行业发展最终的战略目标”等重要的学术观点。

20045在韩国首尔弘益大学设计论坛作“走向生态文明的设计教育”专题演讲。在演讲中阐明了东方文化代表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设计教育应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的论点。

同月,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首届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及设计论坛“为中国而设计上作“以人为本设计观悖论”专题演讲,通过以人为本观念的辨白,分析社会生活运行中的“以人为本”, 阐明产品概念和环境概念下的“以人为本”设计观的不同点,从而实现“以人为本”设计观念从产品向环境概念的转变。

20048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在长沙举办“第二届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环艺与室内设计教学研讨会”上作“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定位”专题报告。报告提出: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已成为掌握方法的基础教育。知识更新的加剧迫使处于高度竞争社会中的人去选择自己可行的继续教育之路。横跨于艺术与科学、理性与感性、文科与理科边缘的艺术设计成为今日高等教育的必设学科。认为:艺术设计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一炉,成为掌握学习与工作方法,健全人格的最佳教育途径。该报告的观点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并作为主要观点影响了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申报清华大学985专项基金的课题立项。

20049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在会上作“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基本涵盖了行业发展新世纪以来的主要学术观点,明确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与室内设计专业的关系。成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和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理论总结。该报告作为论文发表于“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2004年会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并获优秀论文奖。

200510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2005(北京)国际建筑装饰设计高峰论坛”上作“论建筑装饰设计的原创性”的专题报告。报告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从探讨“原创性与原创的条件”出发,阐明了“建筑与建筑装饰设计的原创性体现”的原则,“建筑装饰设计的原创性定位”以及“建筑装饰设计的原创性发展”等问题。具有行业发展设计指导的理论建设意义。

20064,作为课题负责人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经过两年的紧张工作完成了课题研究,并通过文化部评审,予以结题。该课题研究明确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三个时代工艺美术、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运行状态所反映内容的生态本质。提出“建立生态文明,如果仅用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单靠科学技术手段去修补环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在各个层次上去调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改变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思想。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由工业文明的对立走向生态文明的和谐。解决这样的问题显然需要回到人文科学的层面。在与科学技术的通力合作中找到一条出路。”实施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在于设计观念的更新。这就是从产品设计观向环境设计观的转型。这一观点突破了艺术设计领域传统的思维定势。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其学术价值就在于将环境生态学的理念,引入艺术设计的领域。并以此丰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体系,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实证性体现。其应用价值就在于: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环境与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理论框架系统,建立起可供操作的科学的艺术设计相关行业设计立项决策程序。课题研究的完成,标志着新世纪以来环境艺术设计系在学术研究的理论层面所取得的突破性阶段成果。

20068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在北京主办“2006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在有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团体联盟(IFI)主席和芬兰著名设计师库卡波罗参加并作演讲的大会上,代表中国作“新世纪室内设计的理想定位”专题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装饰的设计理念代表着传统;空间的设计理念代表着当代;环境的设计理念代表着未来。环境艺术设计所遵循的绿色设计理念成为相关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室内设计恰恰是这个核心环节的重点实施内容。”的设计定位核心理念。

20077月主编出版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艺术设计》,并以“环境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为题在第5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华北区启动仪式上作专题报告。明确界定了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内涵与外延。即: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门类,而是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它具有学科的边缘性、行业的综合性、运行操作的协调性。在相关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中,处于协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重要位置。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人类生存状态的绿色设计,其核心概念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20082月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举办的“中国星级酒店环境艺术高峰论坛”作“从传统美学到环境美学”的专题报告。报告从“传统美学与环境美学、造型艺术与环境艺术、物象之美与情景之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环境艺术的空间表现特征,是以时空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所显现的美学价值来决定的。‘价值产生于体验当中,它是成为一个人所必需的要素。’[2]环境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正是通过人的主观时间印象积累,所形成的特定场所阶段性空间形态信息集成的综合感受”的观点。环境艺术之所以成为时代的热门艺术领域,影响到所有的艺术门类,也正是其所拥有的环境美学特征,能够担当起信息时代艺术表现的重任。

5月在上海东华大学“第二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国际研讨会”作“以时间为主导”专题报告。提出:“传统造型艺术是以空间运动形式的某一片段作为最终的表征,在这里虽然有着时间因素的体现,但是空间的概念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以环境概念定位的建筑艺术作为人与环境互动的艺术类型,却是时间与空间两种因素体现于特定场所的物象表征。在时间与空间这两种因素中,时间显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观点。

以上两篇报告的内容集中论述了以时间延续的场所体验为主导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

10月在韩国“2008首尔设计奥林匹克设计大会”的设计教育论坛作“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设计教育”专题报告。报告指出:在设计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下,全球化视野下的发展,成为中国设计教育的必由之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的论述:1.全球化视野的历史渊源;2. 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的跨越式提升;3. 行业发展导向下的设计教育;4. 通识教育背景下基础与专业的悖论;5.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制约设计教育发展的瓶颈。最后得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无论是在哲学的理论层面,在文化的风格层面,还是在社会生活的操作层面,早晚都将诞生。中国设计决不会成为狭隘民族主义的产物,必将是全球化背景下,融会世界先进文化精华,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特征,服务于全人类的中国设计。中国的设计教育因此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的结论。将中国的设计教育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的开放理念传播于世界。

11月在“2008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颁奖大会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定位”。在演讲中明确指出:边缘性、多元化、综合型的专业特征,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在不同学校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和各自理解的教学方法,按照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两种范式向前发展。

通过分析现状,指出中国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六年评奖的结果,表现出方案强于概念的明显倾向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分为:概念创意工程方案两类,却反映出各高校职业教育高于素质教育的定位。在评价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的教育内涵后,指出理想的学习状态是:大学本科四年中两类设计都能达标。这就需要:明确概念设计的程序与内容(设计方法的教育);掌握项目设计的技能与方法(设计技能的教学)。 

面对现实的教育策略应该是:强化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实践和实验教学,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和专业技能。留有进入专业领域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各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三类六种定位中做出选择。

最终的结论:多元化的发展定位。片面追求高端的趋同化倾向,不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面向行业的全方位发展。只有多元化的专业教育教学定位,才能符合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市场需求。

 

 

 

 



[1] 杭间 张晓凌《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4 长春 吉林美术出版社

[2] [美]阿诺德·伯林特著 张敏 周雨译《环境美学》22.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您还未登陆请您先 登陆 后发表
验证码: 点击换一个!    
文章评论

此专栏暂时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共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