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所熟悉的香多是类似寺庙常用的线香,但实际上,“红袖添香”如果是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那就太过简陋了。传统焚香并不用线香,线香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红袖”所添的香一般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的各式香丸、香球、香饼,或者散末。
这里的百合香即“合香”,顾名思义,就是将多种香料按一定的方法和比例加工炼制而成。香的原料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四种,即古人常说的“沉檀龙麝”,其中尤以沉香最为上品。
鉴香
沉香,又名“沉水香”,“水沉香”,古语中“沈”同“沉”,故又写作“沈香”。
沉香是自然界极为稀少、极为珍贵的香料资源,也是我国历史最长的传统名贵药材。由于原料珍稀,香气高雅,采集困难,因而自古即被列为众香之首,贵似黄金。
沉香树多生长在雨量充沛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据史书记载,古时候我国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和海南,邻国的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均有大量沉香。海南在古代被称为“香洲”,就是因盛产各种香料而得名,其中就包括沉香。由于长期过度开采与使用,很多国家包括我国现已绝迹。如今主要剩下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印尼还有少量出产。
沉香的形成,也是极富审美意味的。与檀香不同,沉香树本身并不具香气。只有当沉香树体遭受雷击、风折、虫害或动物损伤后,为了保护受伤的部位,树脂便渐渐聚集于伤口周围,此时开放性伤口会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木薄壁细胞储存的淀粉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形成香脂,最后经多年沉积,这种沁合了香脂与木材纤维的混合固态凝聚物才是真正的沉香。
因成因的不同,沉香也有不同的品种和品质:
熟结:沉香树在持续分泌油脂的过程中,油线逐渐满溢阻塞输送养分的导管,岁久,沉香树生命终结,木质纤维与油脂的沁合部分再受到外力,如洪水、泥石流等的作用埋入土中或沼泽地中,经常年微生物分解醇化再度结晶的物体。上等的熟结坚实致密,入水则沉。这种最老的沉香叫“土沉香”古代称之为“黄熟香”。
生结:沉香树在大自然中受风折、雷击或人为的砍劈、动物的攀抓而导致枝干断裂或受伤时,沉香树会分泌树脂修护伤口,在愈合伤口的过程中出现结沉现象,这种直接取自于沉香树体而未入土的油脂与木质纤维的结合体叫“生结”。这种沉香优劣不一,一般树龄越大,结沉时间越久,质量越好。
虫漏:沉香树生长过程中被蚁、虫蛀,沉香树的组织遭到破坏时也会分泌树脂来愈合伤口而结沉。这种方式结出来的沉香古代称为“栈香”,由于形态各异,因而有“蓬莱香”、“鹧鸪斑香”、“鲫鱼片”、“鸡骨香”等许多名称,其实都归属为一类。
焚香
传统的焚香如同品茗,环境优雅,器具精美,过程繁复,动作讲究,有祀神、供佛、薰衣等之用。焚香与烹茶、挂画、插花合称文人四艺,是文人生活与社交的重要内容。
与茶道一样,香道也是贵族雅士所追求的性灵双修、高妙纯粹的一种极致享受。明末清初大戏剧家、生活艺术家李渔甚至认为“此非僮仆之事,皆必主人自为之。”
焚香时,幽静的雅室中,置一座高香几,几上放香具,古称“炉瓶三事”,即一个插有香匙、香箸、香铲等的箸瓶,一个香盒,一个小香炉。中间放香炉,香炉两边各置箸瓶、香盒。
香炉用来盛火,有瓷炉、玉炉、铜炉等。香盒,用来贮放香面或香屑。有些宗教仪式焚香时仍呼为“拈香”,意即用手拈香面。箸瓶,放火箸火铲之用,有漆瓶、瓷瓶之分,但最合适的还是铜瓶。
除了最常见的香炉之外,还有手炉、香斗、香筒(即香笼)、卧炉、薰球(即香球)、香插、香盘、香盒、香夹、香箸、香铲、香匙、香囊等。造型丰富的香具,既是为了便于使用不同类型的香品,同时也是美观的饰物。
明清焚香多用香筒,是细筒状、专门用来燃线香的用具,“截竹为筒,圆径一寸或七八分,长七八寸者,用檀木做底盖,以铜作胆,刻山水人物,地镂空,置名香于内焚之,名曰香筒。”因为精镂细雕,题材风雅,不仅可以焚香,更可案头陈设。
品香
焚香后便要细细品。品香时,收视反听,绝虑凝神,那缕缕馨香能使精神得到慰藉,安定心灵,唤醒体内的自愈力和再生力。
评判沉香的香味优劣,其实与品茶一样,要有丰富实际经验,否则便如盲人摸象。
不管“生结”还是“熟结”,只要香味浓郁高雅、香甜清逸、变化细腻、持久绵长就是好香。一般来说,熟香的香气比生香沉郁细腻,而生香的香气则有熟香所没有的新壮清丽。
奇楠香,也叫棋楠香、伽罗香,是沉香中的最上品。多数的熟香在常温下几乎没有香味,而奇楠不同,即使不加炙烤也能散发出淡淡的清凉香甜的气息。奇楠香受到炭火加热后比一般沉香有更多的变化,初香凉意重,尾香有浓重的乳香味,且香气在空气中能持续很久。
黄熟香,以出产于越南的黄土沉、红土沉和黑土沉品质最佳,香气醇厚、香甜温细,穿透力特强。日本东大寺正仓院第一名香“兰奢待”就是黄熟香,被日本人一致认为是无上之香。它的香气完美无暇、妙不可言、圆润可人、恬静大方,让人感觉明朗、爽快、丰盈、温和。
虫漏以生香为主,香气较为清雅甜美,尤其是产于越南的鹧鸪斑香,初香甜凉,中段花果香馥郁,尾香带乳香悠长。宋范成大《志香》中说:“鹧鸪斑香,亦得之于海南沉水、蓬莱及绝好的栈香中。槎牙轻松,色褐黑而有白斑点点如鹧鸪臆上毛,气尤清婉似莲花。”
沉香的珍贵不仅来自它美妙精雅的香味,而且还有独特的药用价值,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并有通关开窍、畅通气脉、养心安神等神奇功效。八世纪的印度传统医学已有把沉香入药的记载。日本的知名汉方成药“救心安神丸”的配方中即有沉香成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确记载了沉香的功效:去恶气、清人神、理诸气调中、补五脏、止喘化痰、暖胃温脾、通气定痛。
沉香结香后,必须先枯死倒伏深埋土中朽烂重生再结晶之后,才有醇厚内敛的香气,具有从朽败中取香的深意,因此沉香被誉为“众香之王”,在东西方文明中历久弥新。
“至治馨香,感于神明”,沉香的价值即能体现于书斋琴房,又可飘渺于庙宇佛庵,既能在静室闭关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养性,既能在虚里绝虑凝神,又可在实处祛病疗疾。那一脉沉香穿越了时空,使人放下得失、宠辱皆忘。